《端嘉杂诗二十首》

时间: 2025-04-29 04:38:44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

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意思解释

端嘉杂诗二十首

原文展示:

不及生前见虏亡,放翁易箦愤堂堂。遥知小陆羞时荐,定告王师入洛阳。

白话文翻译:

不如在生前就能见到敌人被打败,放翁(即放翁李白)轻易地更换了坐榻,心中愤慨而自豪。远远知道小陆(陆游)在羞愧中提荐,肯定会告诉王师(指王朝的军队)进攻洛阳。

注释:

  • 虏亡:指敌人被击败。
  • 放翁:李白的号,诗中提到他是为了强调豪放之气。
  • 易箦:更换坐榻,暗示身心不宁。
  • 小陆:陆游,南宋著名诗人,以爱国情怀著称。
  • 王师:指王朝的军队,通常指朝廷的正规军。

典故解析:

  • 放翁:李白的豪放与洒脱常被后人称颂,他的诗歌意象常常表现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情怀。
  • 小陆:陆游在南宋时期以其爱国热忱著称,其多首诗作均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景纯,号放翁,南宋时期的诗人。他以豪放、悲壮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国家兴亡、个人命运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诗人以个人的情感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生前的感慨与对敌人被击败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提到放翁李白,暗示诗人渴望像李白那样豪放不羁,同时又感到身心不安。这种愤慨与自豪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遥知小陆羞时荐”一句,体现了诗人对陆游的敬重与对其爱国情怀的认同,表明诗人与陆游同为时代的忠臣,渴望为国出力。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彷徨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不及生前见虏亡:表达对国家被侵略的痛苦与对历史的追悔。
    • 放翁易箦愤堂堂:暗示对李白豪放精神的向往,自己却无力改变现状。
    • 遥知小陆羞时荐:表明对陆游的敬仰,感到他有着更高的责任感。
    • 定告王师入洛阳:期盼王师能成功收复失地,反映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暗喻:通过提及放翁和小陆,暗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历史英雄的仰慕,渴望能像李白、陆游那样为国家出力,展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外敌入侵,反映国家动荡。
  • 放翁:代表豪情与理想,体现诗人的追求。
  • 小陆:代表忠诚与责任感,体现时代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在诗中,放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李白
    • C. 陆游
    • D. 白居易
  2. “遥知小陆羞时荐”中,小陆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陆游
    • C. 温庭筠
    • D. 李白
  3.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忧虑
    • C. 满足
    • D.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对国家命运的感悟与表达。陆游的诗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忧虑,但更倾向于个人的无奈与悲哀,而刘克庄则展现了更为激昂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