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次周清真韵》

时间: 2025-01-26 06:53:26

晓风直。

娇眼枝头蘸碧。

章台畔、微绽浅黄,不比隋堤旧颜色。

春深记上国。

应识。

南都送客。

抛红泪、攀尽万条,难织离情恨盈尺。

风流话陈迹。

羡老监书坛,京兆眉席。

当门苏小慵眠食。

思夹岸花丽,凭阑人损,青骢何处系画驿。

伫官路南北。

寒恻。

故愁积。

正蝶舞犹稀,莺啭还寂。

楼头宛转魂消极。

况白下轻舸,渭城长笛。

清明时近,怕细雨,夜夜滴。

意思解释

兰陵王 次周清真韵

作者: 吴湖帆 〔清代〕

原文展示:

晓风直。娇眼枝头蘸碧。章台畔微绽浅黄,不比隋堤旧颜色。春深记上国。应识。南都送客。抛红泪攀尽万条,难织离情恨盈尺。风流话陈迹。羡老监书坛,京兆眉席。当门苏小慵眠食。思夹岸花丽,凭阑人损,青骢何处系画驿。伫官路南北。寒恻。故愁积。正蝶舞犹稀,莺啭还寂。楼头宛转魂消极。况白下轻舸,渭城长笛。清明时近,怕细雨,夜夜滴。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微风吹来,娇嫩的眼睛在枝头上沾染着碧绿。章台边上,刚刚绽放的浅黄色花朵,比起隋堤的旧时色彩要逊色得多。春天深处,我想起了故国的情景,应该知道,南方的城市在送别旅客。红泪洒尽,万条离愁难以织成一尺的情恨。风流往事在诉说,羡慕老监书的雅境,京兆的眉席。门前的苏小懒懒地吃饭、睡觉。思念夹岸的花朵,凭栏而立的人儿感伤,青骢马儿又在哪里系在画驿?伫立在官道的南北,寒意逼人,旧日的愁绪积压在心头。正当蝴蝶舞动得稀疏,黄莺的啭鸣又显得寂静。楼头的音韵宛转如梦,况且白下的轻舟,渭城的长笛声。清明时节将近,害怕细雨,夜夜滴落不止。

注释:

  • 晓风: 清晨的风。
  • 娇眼: 指花朵的花瓣,形容其娇嫩。
  • 章台: 古代指的是女子唱歌、跳舞的地方。
  • 隋堤: 指隋朝时代的堤岸,历史典故。
  • 青骢: 一种马,常用来象征思念和牵挂。
  • 白下: 指白下的河流,可能与地名相关。

典故解析:

  • 隋堤: 提及隋朝的美丽景色,象征着过去的美好时光。
  • 京兆: 指的是长安地区,古代的文化中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历史变迁的结合。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春天,正值清明时节,情感深沉,诗人怀念故国,寄托了对离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兰陵王 次周清真韵》是一首抒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感伤。开篇以“晓风直”引入,营造出清晨的生动气息,接着通过“娇眼枝头蘸碧”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流露出对生命的热爱。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情感逐渐沉重,提到“抛红泪攀尽万条,难织离情恨盈尺”,展现出离别的无奈与愁苦,仿佛在诉说着无法言喻的痛楚。

整首诗在用词上精致而富有变化,既有自然之美的描写,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诗人不仅关注当下的景色,更将其与个人的情感深深交织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最后,诗人在对清明时节的感慨中,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往昔的追忆,使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晓风直”:描绘早晨的清新气息。
    • “娇眼枝头蘸碧”:比喻春花的生动与美丽。
    • “春深记上国”:思念故乡,寄情于春天的景致。
  • 修辞手法:

    • 比喻: “娇眼”比喻花朵,生动形象。
    • 拟人: “当门苏小慵眠食”,赋予人性,使情景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

    • 中心思想是对故土的怀念和离别的伤感,表达了诗人在变迁中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晓风: 清晨的温柔与清新。
    • 离情: 代表思念与愁苦的情感。
    • 蝶舞、莺啭: 自然景象的描绘,反衬内心的孤寂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晓风”指的是什么时间的风?
    A. 清晨
    B. 黄昏
    C. 晚上

  2. 诗人对“隋堤”的提及有什么含义?
    A. 怀念故国的美好景色
    B. 描述当下的景象
    C. 表达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吴湖帆与李白的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但吴湖帆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析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