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画阑直》
时间: 2025-01-11 21:39: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陵王·画阑直
作者: 赵必 [宋代]
画阑直。餖飣千红万碧。无端被,怪雨狂风,僽柳僝花禁春色。
寻芳遍楚国。谁识。五陵俊客。流水远,题叶无情,雁足不来杳笺尺。
浮生等萍迹。才卸却归鞍,坐未温席。匆匆还又京华食。
叹聚少离多,漂零因甚,江南逢梅望寄驿。
美人兮天北。悲恻。恨成积。怅钗玉尘生,猊金烟寂。
绿杨芳草情何极。偏懒拨琵琶,愁听羌笛。
梨花院落,黄昏後,珠泪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与词人内心的惆怅。画栏依然直立,春天的花草色彩缤纷,但却无缘欣赏,因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使柳树和花朵的春色尽被禁锢。
我在楚国四处寻芳,谁能知晓五陵的英俊之士?流水远去,落叶无情,雁足不来,信笺也无迹可寻。
浮生如浮萍,刚卸下马鞍,座位尚未温热,匆匆又回到京华享用美食。
感叹聚少离多,漂泊不定,江南遇梅时,想借驿站寄信。
美人啊,你在天北何处?悲伤与恨意交织,愁绪如尘,金烟袅袅,空寂无声。
绿杨和芳草的情感无以言尽,偏偏懒得拨动琵琶,只想听那羌笛的忧伤。
梨花院落,在黄昏之后,泪珠滴落。
注释
- 画阑直: 形容栏杆笔直,意指美好的景致依然存在。
- 餖飣: 指美食佳肴,形容春天的富饶与美好。
- 怪雨狂风: 突然的暴风雨,打乱了春天的宁静。
- 僽柳僝花: 柳树和花儿因风雨而遭受摧残。
- 浮生等萍迹: 浮生如浮萍一般,随波逐流,没有固定的归属。
- 天北: 指远方,表达对美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必,宋代诗人,生于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擅长词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赵必的游历之际,描绘了对春天美景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诗歌鉴赏
赵必的《兰陵王·画阑直》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内心的孤独。开篇以“画阑直”引入,迅速营造出一种美好而又令人向往的场景。然而,骤然而至的“怪雨狂风”打破了这一切,象征着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变迁。
词中通过寻芳、流水、寄信等意象,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特别是“叹聚少离多”,道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亲友的思念。
结尾部分,词人转向对美人的思念,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忧伤和无奈,细腻的情感通过“珠泪滴”的意象得到升华。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阑直":描绘美好春光的开端。
- "餖飣千红万碧":春天的繁华景象。
- "无端被,怪雨狂风":突如其来的风雨,打破宁静。
- "寻芳遍楚国":游历四方,寻找春天的美丽。
- "谁识五陵俊客":自问无人知晓自己的情感与遭遇。
- "浮生等萍迹":人生如浮萍,漂泊无依。
- "叹聚少离多":感叹朋友之间的聚散无常。
- "美人兮天北":对远方美人的深切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浮萍,表现了无常与漂泊的主题。
- 拟人:将物象赋予人的情感,如“雁足不来”,表现孤独。
- 对仗:整首词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与对离别的感慨,深刻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色:象征希望与美好。
- 雁足:象征离别与思念。
- 梨花:象征纯洁与忧伤。
- 琵琶与羌笛:分别象征快乐与忧伤的音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赵必
C. 杜甫
D. 白居易 -
“浮生等萍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人生的无奈
B. 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C. 对爱情的期待
D. 对亲友的思念 -
词中提到的“美人兮天北”意指什么?
A. 遥远的地方
B. 失去的爱情
C. 怀念的故乡
D. 亲密的朋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赵必与李清照的作品均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赵必更偏向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内心的孤独,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细腻的心理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