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 别谭开子》
时间: 2025-01-11 21:43:54意思解释
兰陵王 别谭开子
作者: 毛奇龄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淮南路。正值嵩阳归去。梨花晚寒食初过,与汝东湖最深处。夜凉倾斗醑。听拨银筝无数。扶红袖酒醒回时,长是城头鼓声曙。恨一别如雨。更南北东西,春还秋暮。许昌宫里留君住。任作赋繁台,题诗梁苑。何期此地复相遇。仿佛似前度。看舞。郡中署。便图遍屏山,歌残烛树。送君还上棠溪渡。望长淮千里,依然东注。那堪言别,况绿柳,渐飞絮。
白话文翻译
在淮南的路上,正好在嵩阳归途。梨花在晚寒的食节刚过,与您在东湖的最深处相聚。夜晚凉爽,酒杯倾倒,听那无数的银筝声。扶着红袖酒醒时,常常是城头的鼓声在黎明时分响起。恨这一别如同细雨,南北东西,春去秋来。许昌宫里留君住,任你在繁台上作赋,或在梁苑中题诗。怎料此地能再相遇,仿佛似之前的时光。看舞的场景,在郡中署里,便想遍游屏山,歌声在烛树下渐渐消逝。送君再回棠溪渡口,望着长淮千里,依旧东流。怎能忍心说别,尤其是绿柳,渐渐飞舞着絮状的花。
注释
- 淮南路: 指淮南地区的道路,象征着旅途的开始。
- 嵩阳: 嵩山阳光的意思,象征归途的启程。
- 梨花晚寒: 梨花在晚春寒食节时盛开,表现出春天的微寒。
- 倾斗醑: 倾倒酒杯,形象地描绘了饮酒的情景。
- 长是城头鼓声曙: 形容清晨时分,远处城头的鼓声响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奇龄,清代诗人,以辞章华丽、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融合了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个人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兰陵王 别谭开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感。开头以“淮南路”引入,设定了时空背景,紧接着描绘梨花、东湖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美丽的氛围。诗中运用“夜凉倾斗醑”的描写,展现了饮酒的悠闲与沉醉,而“长是城头鼓声曙”则通过鼓声的意象,传达出早晨即将来临的紧迫感,暗示离别的迫近。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将离别的痛苦比作“恨一别如雨”,显示了对彼此情感的珍视与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后面提到的“许昌宫里留君住”与“任作赋繁台”则反映了诗人与友人深厚的情谊与共同的文学追求。整首诗在抒情中流露出浓厚的怀旧情感,最后一句“况绿柳,渐飞絮”更是将离别的伤感推向高潮,描绘出一种无奈而又美好的离别场景。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淮南路。正值嵩阳归去。”:开篇点明地点与时节,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 “梨花晚寒食初过,与汝东湖最深处。”:描写春季的美景,暗示与友人相聚的美好时光。
- “夜凉倾斗醑。”:夜晚的凉意与饮酒的轻松形成对比,暗示即将离别的忧伤。
- “恨一别如雨。”:用比喻手法,表达离别的痛苦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 “恨一别如雨”,将离别比作细雨,增强情感的渲染。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 “梨花”、“绿柳”等意象,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离别的伤感。
-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离别前的美好时光,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梨花: 代表着春天的美好与希望,也暗示着即将逝去的时光。
- 夜凉: 象征着离别前的沉重与凉意,暗示心中的凄凉。
- 长淮: 代表着悠长的河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遥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梨花晚寒食”是指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清明节
- C. 寒食节
- D. 中秋节
-
诗人用“恨一别如雨”来形容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离别的痛苦
- C. 友情
- D. 思乡
答案:
- C. 寒食节
- B. 离别的痛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 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 王维《送别》: 通过山水意象,传达离别的忧伤与思念。
这两首作品在主题上与《兰陵王 别谭开子》相似,但各有风格与情感的侧重点,展现了古代诗人对友谊与离别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毛奇龄研究》
- 《古诗词鉴赏要点》
- 《中国古典诗词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