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白莹青云天梯诗韵》

时间: 2025-02-04 15:46:31

一片清光锁郡雄,天边层削秀芙蓉。

烟连淡浦三千岫,气压阳台十二峰。

湛湛壶天飞乳蝠,离离霜草接云龙。

夜来心醉松梢月,直递寒香上九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片清光锁郡雄,
天边层削秀芙蓉。
烟连淡浦三千岫,
气压阳台十二峰。
湛湛壶天飞乳蝠,
离离霜草接云龙。
夜来心醉松梢月,
直递寒香上九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的光辉锁住了雄伟的山郡,天边的云彩如同削成的美丽芙蓉花。烟雾弥漫,轻柔的水面连接着三千座山峰,气息笼罩着阳台上的十二座高峰。天空湛蓝,飞舞着的蝙蝠如同乳白色的精灵,霜冻的野草与云龙相接。夜晚的月光洒在松树的枝头,让我沉醉,我将这寒香直送上九重天际。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光:明亮的光辉。
  • 锁郡雄:锁住了雄伟的山郡。
  • 层削:像被削平一样,形容山的层次分明。
  • 芙蓉:指荷花,这里比喻云彩的美丽。
  • 淡浦:轻柔的水面。
  • :山峦。
  • 阳台:高处的台地。
  • 飞乳蝠:这里比喻天空中的蝙蝠。
  • 霜草:霜冻后的草。
  • 九重:指高空或天界。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其描写的自然景色和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可圣,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情感为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反映了文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共鸣。

诗歌鉴赏

《次白莹青云天梯诗韵》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壮丽的自然境界。开篇“一片清光锁郡雄”以清晨的光辉开启了整首诗的画卷,清光如锁,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得。接着,诗人通过“天边层削秀芙蓉”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天边的云彩,层次分明,仿佛是大自然的艺术品,增添了诗的美感和层次感。

整首诗的意象丰富,既有高峰的壮丽,又有低谷的柔和,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由与超脱的追求。最后两句“夜来心醉松梢月,直递寒香上九重”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夜晚的月光与松树的结合,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寒香直送九重,既是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片清光锁郡雄”:清晨的阳光照耀着雄伟的山郡,令人心旷神怡。
  • “天边层削秀芙蓉”:天边的云彩如同削成的芙蓉花,形象生动,美丽动人。
  • “烟连淡浦三千岫”:烟雾弥漫,水面轻柔,连接着三千座山峰,描绘出一幅宽广的自然景象。
  • “气压阳台十二峰”:清新的气息笼罩着阳台上的高峰,显示出大自然的气势。
  • “湛湛壶天飞乳蝠”:湛蓝的天空中飞翔着蝙蝠,给人以灵动的感觉。
  • “离离霜草接云龙”:霜冻的草地与云雾相接,形成一种奇幻的景象。
  • “夜来心醉松梢月”:夜晚的月光洒在松树的枝头,令人心醉神迷。
  • “直递寒香上九重”:将这寒香直送九重天,表达了对高远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边层削秀芙蓉”,形象生动,将云彩比作美丽的花朵。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如“心醉”,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探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光:象征光明与希望。
  • 芙蓉:美丽与纯洁的象征。
  • :山峦的象征,代表自然的壮观。
  • :象征宁静与思考。
  • 寒香:典雅与高远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清光”指的是什么?
    A. 清晨的阳光
    B. 清澈的水
    C. 空气的清新

  2. 诗中“层削秀芙蓉”比喻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山的轮廓
    C. 云彩的形状

  3.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喜悦
    C. 愤怒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与美丽。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壮观的山水与诗人的情怀。

诗词对比
骆可圣的《次白莹青云天梯诗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但骆可圣更注重光与色的变化,而王维则强调静谧与深邃的意境。两者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骆可圣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