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邻桑间有隙地从可五丈其横五分之一荒蔓瓦》
时间: 2025-01-27 03:09: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荒园茅塞闭墙隈,多谢西邻借我开。
力课顽僮移断甓,小通幽径养苍苔。
种云无处容桤木,遮日聊须买竹栽。
十亩故乡松与菊,不须便望主人回。
白话文翻译:
在荒芜的园子里,茅草密布,墙角封闭,感谢西邻打开了这片土地。我费力让顽童搬走断砖,开辟出一条小路,让青苔得以生长。种树的地方没有容身之处,只好买些竹子来栽种。十亩故乡的松树和菊花,不必再期待主人的回归。
注释:
- 荒园:荒废的园地。
- 茅塞:茅草丛生,阻塞。
- 墙隈:墙角。
- 力课:费力地督促。
- 顽僮:顽皮的孩子。
- 移断甓:搬走断砖。
- 幽径:幽静的小路。
- 苍苔:青苔。
- 桤木:水桤,树种。
- 遮日:遮挡阳光。
- 聊须:姑且需要。
- 松与菊:故乡的松树与菊花。
- 主人回:不必期待主人归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化和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一个荒废的园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修整园子的过程,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动荡的时代中,仍然渴望田园宁静的心情。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开篇“荒园茅塞闭墙隈”,直接描述了园子的荒芜,随之而来的“多谢西邻借我开”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互助,暗示着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力课顽僮移断甓”的生动场景,表现出修整园子的辛劳与不易,同时也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种云无处容桤木”一句,传达了诗人对空间的渴望与无奈,最后一句“十亩故乡松与菊,不须便望主人回”则是对故乡的深情寄托,表达了对乡土的眷恋与归属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诗人不仅让读者体会到修整园子的快感,还勾勒出一种宁静而温暖的田园生活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荒园茅塞闭墙隈:描绘了一个荒废的园子,茅草丛生,墙角封闭的景象,展现出一种荒凉的氛围。
- 多谢西邻借我开:感谢邻居的帮助,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
- 力课顽僮移断甓:费力督促顽童搬走断砖,体现了诗人对环境重整的努力。
- 小通幽径养苍苔:开辟出的小路让青苔生长,暗示生活的复苏与美好。
- 种云无处容桤木:表达了对空间的渴望,突显出园子狭小的局限性。
- 遮日聊须买竹栽:买竹子遮阳,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 十亩故乡松与菊:回忆故乡的松树与菊花,寄托了深厚的乡情。
- 不须便望主人回:不再期待主人的归来,表达了一种无奈与自足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荒园”象征生活的困境。
- 对仗:如“松与菊”与“主人回”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青苔的生长似乎有了生命,表现出自然的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追忆。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荒园中劳作的情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情,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荒园:象征着衰败与困境。
- 西邻: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扶持。
- 青苔: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松与菊:故乡的象征,寄托着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荒园”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繁荣的田园
- B. 荒废的园子
- C. 美丽的风景
-
“多谢西邻借我开”中的“西邻”指的是?
- A. 朋友
- B. 邻居
- C. 亲戚
-
诗人对故乡的态度是:
- A. 期待主人的归来
- B. 深切怀念
-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郑刚中的作品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对自然的向往,但郑刚中的诗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陶渊明则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