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城外》

时间: 2025-02-04 13:37:03

才得新晴半日强,廉纤又复蔽朝光。

梅花黯黯春将暗,麦垄青青饵欲香。

野水数弯流以决,晚山几叠澹而长。

秋风红叶骑驴去,归日侵寻且载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衢州城外 赵蕃 〔宋代〕

才得新晴半日强,廉纤又复蔽朝光。 梅花黯黯春将暗,麦垄青青饵欲香。 野水数弯流以决,晚山几叠澹而长。 秋风红叶骑驴去,归日侵寻且载阳。

白话文翻译:

刚刚享受了半天的晴朗,细雨却又遮蔽了早晨的阳光。 梅花暗淡,春天即将过去,麦田青青,麦香即将飘散。 几弯野水流淌,晚山几重,淡雅而绵长。 秋风中红叶飘落,骑着驴子离去,归途渐近,阳光依旧温暖。

注释:

  • 廉纤:形容细雨。
  • 蔽:遮蔽。
  • 黯黯:暗淡无光。
  • 麦垄:麦田的田埂。
  • 饵:指麦香。
  • 澹:淡雅。
  • 侵寻:渐进。
  • 载阳:阳光依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此诗可能是在衢州城外游玩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衢州城外的自然景色,通过对新晴、梅花、麦垄、野水、晚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梅花黯黯春将暗”和“秋风红叶骑驴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衢州城外的自然景色,通过对新晴、梅花、麦垄、野水、晚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才得新晴半日强,廉纤又复蔽朝光”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晴朗天气的珍惜,又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梅花黯黯春将暗,麦垄青青饵欲香”则通过对梅花和麦垄的描写,传达了春天即将过去的信息,以及对即将到来的麦香的期待。“野水数弯流以决,晚山几叠澹而长”一句,以流畅的笔触勾勒出了野水和晚山的景象,给人以宁静淡雅之感。最后两句“秋风红叶骑驴去,归日侵寻且载阳”,则通过对秋风和红叶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途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得新晴半日强,廉纤又复蔽朝光。

    • 诗人刚刚享受了半天的晴朗天气,但细雨又遮蔽了早晨的阳光,表达了自然界的变化无常。
  2. 梅花黯黯春将暗,麦垄青青饵欲香。

    • 梅花暗淡,春天即将过去,麦田青青,麦香即将飘散,传达了春天即将过去的信息,以及对即将到来的麦香的期待。
  3. 野水数弯流以决,晚山几叠澹而长。

    • 几弯野水流淌,晚山几重,淡雅而绵长,以流畅的笔触勾勒出了野水和晚山的景象,给人以宁静淡雅之感。
  4. 秋风红叶骑驴去,归日侵寻且载阳。

    • 秋风中红叶飘落,骑着驴子离去,归途渐近,阳光依旧温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归途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梅花黯黯春将暗”,将梅花的暗淡比喻为春天的即将过去。
  • 拟人:如“廉纤又复蔽朝光”,将细雨拟人化,仿佛它在有意遮蔽阳光。
  • 对仗:如“野水数弯流以决,晚山几叠澹而长”,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衢州城外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新晴:晴朗的天气。
  • 廉纤:细雨。
  • 梅花:春天的象征。
  • 麦垄:麦田的田埂。
  • 野水:自然流淌的水。
  • 晚山:傍晚的山。
  • 秋风:秋天的风。
  • 红叶:秋天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廉纤又复蔽朝光”中的“廉纤”指的是什么? A. 细雨 B. 阳光 C. 梅花 D. 麦垄

  2. 诗中“梅花黯黯春将暗”表达了什么意思? A. 梅花盛开 B. 春天即将过去 C. 麦香飘散 D. 秋风红叶

  3. 诗中“野水数弯流以决”中的“决”是什么意思? A. 决定 B. 流动 C. 决断 D. 决堤

  4. 诗中“秋风红叶骑驴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期待 D. 悲伤

答案:

  1. A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词对比:

  • 赵蕃《衢州城外》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赵蕃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而苏轼的词则更加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苏轼的词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词作风格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