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沈弟所作短轴》

时间: 2025-01-26 23:45:26

冥冥细雨孰黄梅,欲起看山懒又回。

咫尺忽能来万里,恍然堕我晓船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冥冥细雨孰黄梅,欲起看山懒又回。咫尺忽能来万里,恍然堕我晓船开。

白话文翻译: 细雨蒙蒙,不知是否黄梅时节,想要起身看山却又懒得动,又回去了。近在咫尺的景物忽然间仿佛远在万里之外,恍惚间感觉自己像是在清晨的船上启航。

注释:

  • 冥冥:形容细雨蒙蒙的样子。
  • 黄梅:指黄梅时节,即江南地区梅子成熟时的雨季。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恍然:突然明白或感觉到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当时另两位诗人韩淲齐名,人称“上饶二泉”,著有《乾道稿》、《淳熙稿》、《章泉稿》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细雨中的心境变化,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远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细雨中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首句“冥冥细雨孰黄梅”以问句形式引出时节,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和期待感。次句“欲起看山懒又回”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犹豫和懒散,形成了一种静谧而复杂的情感氛围。后两句“咫尺忽能来万里,恍然堕我晓船开”巧妙地运用了空间和时间的转换,将眼前的景物与远行的想象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逃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时节的独特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冥冥细雨”描绘了细雨的朦胧美,“孰黄梅”则暗示了时节的不确定性。
  • 第二句“欲起看山懒又回”表现了作者的犹豫和懒散,形成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 第三句“咫尺忽能来万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眼前的景物与远方的想象相结合。
  • 第四句“恍然堕我晓船开”则通过“恍然”一词表达了作者突然的感悟和远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夸张:“咫尺忽能来万里”通过夸张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 比喻:“恍然堕我晓船开”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细雨中的心境变化,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和对远行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修辞,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远方的憧憬。

意象分析:

  • 细雨:象征着朦胧和不确定性。
  • 山:象征着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犹豫。
  • 船:象征着远行和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冥冥细雨”形容的是什么? A. 大雨 B. 细雨 C. 暴雨
  2.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兴奋 B. 懒散 C. 悲伤
  3. “咫尺忽能来万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赵蕃的其他作品,如《乾道稿》、《淳熙稿》等,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物,但情感和风格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