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与公择读东坡雪后北台二诗叹其韵险无窘步》
时间: 2025-02-04 14:11: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埋老屋无薪卖,晨起谋炊自毁车。
觅饱预期千顷麦,破悭先试一春花。
便营野屐寻茶户,更约绨袍当酒家。
处士只今宜姓贾,壁间但没挂钱叉。
白话文翻译
大雪埋住了老屋,没有柴火可卖,早晨起来为了做饭,不得不拆毁车子。
期待着千顷麦田的丰收来填饱肚子,先打破吝啬,尝试一下春天的花朵。
于是准备去野外寻找茶农,更打算与穿着绨袍的人在酒家相会。
现在的隐士应该姓贾,墙上却没有挂钱叉。
注释
- 薪卖:指卖柴火。
- 谋炊:指准备做饭。
- 毁车:拆毁车子,可能是为了取材。
- 觅饱:寻找食物,填饱肚子。
- 千顷麦:形容麦田面积广大。
- 破悭:打破吝啬,大方一些。
- 野屐:指在野外行走的鞋子。
- 茶户:指种茶的人家。
- 绨袍:一种质地较厚的袍子,这里可能指穿着讲究的人。
- 处士:指隐居不仕的人。
- 姓贾:这里可能指隐士应该像商人一样务实。
- 挂钱叉:墙上挂钱的地方,这里指隐士没有钱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刘过、姜夔等人交往,诗风受苏轼、黄庭坚影响。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雪后的生活情景,反映了隐士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在雪后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首句“雪埋老屋无薪卖”直接点出了隐士生活的艰辛,没有柴火可卖,只能拆毁车子来做饭。这种极端的生活状态,却透露出隐士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自然的顺应。
接下来的“觅饱预期千顷麦,破悭先试一春花”则展现了隐士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虽然生活艰难,但他仍然期待着丰收,愿意打破吝啬,享受春天的花朵。
最后两句“便营野屐寻茶户,更约绨袍当酒家”则描绘了隐士的社交生活,他准备去野外寻找茶农,与穿着讲究的人在酒家相会。这种社交活动,不仅展现了隐士的社交能力,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埋老屋无薪卖:这句描绘了隐士生活的艰辛,大雪埋住了老屋,没有柴火可卖,只能拆毁车子来做饭。
- 晨起谋炊自毁车:这句继续描绘隐士的生活状态,早晨起来为了做饭,不得不拆毁车子。
- 觅饱预期千顷麦:这句展现了隐士对未来的期待,期待着千顷麦田的丰收来填饱肚子。
- 破悭先试一春花:这句展现了隐士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愿意打破吝啬,享受春天的花朵。
- 便营野屐寻茶户:这句描绘了隐士的社交生活,准备去野外寻找茶农。
- 更约绨袍当酒家:这句继续描绘隐士的社交生活,与穿着讲究的人在酒家相会。
- 处士只今宜姓贾:这句可能指隐士应该像商人一样务实。
- 壁间但没挂钱叉:这句指隐士没有钱财,墙上却没有挂钱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埋老屋”比喻隐士生活的艰辛。
- 拟人:如“晨起谋炊自毁车”中的“自毁车”拟人化,形象生动。
- 对仗:如“觅饱预期千顷麦,破悭先试一春花”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埋老屋:象征隐士生活的艰辛。
- 千顷麦:象征丰收和希望。
- 一春花:象征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 野屐:象征隐士的简朴生活。
- 绨袍:象征社交和人际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雪埋老屋无薪卖”描绘了隐士的哪种生活状态? A. 富裕 B. 艰辛 C. 平静 D. 热闹
-
“觅饱预期千顷麦”中的“千顷麦”象征什么? A. 贫困 B. 丰收 C. 荒凉 D. 繁华
-
“破悭先试一春花”中的“破悭”是什么意思? A. 打破吝啬 B. 打破沉默 C. 打破平静 D. 打破规矩
答案: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 黄庭坚《寄黄几复》: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隐士的情感世界。
诗词对比: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赵蕃的这首诗都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但苏轼的诗更多展现了隐士的情感世界,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展现了隐士的日常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包括赵蕃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