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槐》
作者:李峤 〔唐代〕
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
叶生驰道侧,花落凤庭隈。
烈士怀忠触,鸿儒访业来。
何当赤墀下,疏干拟三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槐树的景象与情感,意在抒发对故国与忠诚的思念。夜幕降临,寒意渐浓,春天的槐树依然在宫廷中扎根。树叶在车道旁生长,花瓣则落在凤凰的庭院角落。烈士们怀着对国家的忠诚而感动,学者们则在此地寻访学业。何时才能在那红色的台阶下,仰望着疏朗的树干呢?
注释:
- 暮律:指傍晚时分的律令或气氛。
- 寒火:指寒冷的火,象征着寒冬时节的余温。
- 春宫:指皇宫,暗指春天的生机。
- 驰道:车马行驶的道路。
- 凤庭:指王宫或高贵的地方。
- 烈士:忠诚于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
- 鸿儒:指博学的儒生。
- 赤墀:红色的台阶,象征高贵的地位。
- 疏干:稀疏的树干,表现出树木的苍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峤(约 708—765),字君肃,号少微,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作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李峤的诗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擅长描写细腻的情感与优雅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描绘槐树的生长与落花,寄托了对忠诚与学业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诗歌鉴赏:
《槐》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首联“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描绘了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寒冷的到来与春天的回忆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下来的“叶生驰道侧,花落凤庭隈”则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延续与美的瞬间,既有自然的生机,也有时间的无情。第三联通过“烈士怀忠触,鸿儒访业来”,表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学问的追求,这种情感的交织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最后一句“何当赤墀下,疏干拟三台”则在时间与空间的转换中,寄托了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悟,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忠诚与学问的追求,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深邃的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律移寒火”:描绘了傍晚时分,寒意渐浓,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春宫长旧栽”:春天的槐树仍扎根于宫廷,暗示着历史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
- “叶生驰道侧”:树叶在车道旁生长,生动地展现了自然与生活的交融。
- “花落凤庭隈”:花瓣落在高贵的庭院,隐喻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脆弱。
- “烈士怀忠触”:表达了对忠诚的渴望与追求,烈士的精神永存。
- “鸿儒访业来”:学者们寻求知识与事业,体现了文化传承的意义。
- “何当赤墀下”:对未来的期待,渴望在理想的境地实现抱负。
- “疏干拟三台”:描绘了疏朗的树干,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坚定。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寒火”与“春宫”的对比,反映出时间的流转。
- 拟人:树木的生长与花瓣的落下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全诗的结构严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国与忠诚的思念,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槐:象征着高洁与忠诚,常被用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 寒火: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 凤庭:代表高贵与权力,暗示着文化的传承。
- 三台:引申为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烈士怀忠触”的意思是: A. 烈士们感怀忠诚
B. 烈士们无情
C. 烈士们追求名利
D. 烈士们回忆往昔 -
“何当赤墀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对权力的追求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生活的厌倦 -
诗中的“凤庭”指的是: A. 普通百姓的庭院
B. 高贵的王宫
C. 学者的书房
D. 自然的庭院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对国家和历史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抒发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峤的《槐》,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与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为豪放,李峤则显得温婉细腻。两者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峤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