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

时间: 2025-01-11 02:35:05

蒙恬芳轨设,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蒙恬芳轨设,游楚妙弹开。
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
钿装模六律,柱列配三才。
莫听西秦奏,筝筝有剩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诗人描绘了筝乐的优美场景。首先提到古代名将蒙恬的音律之美,接着描绘了在楚地的筝乐表演,音乐如同新曲在帐中逐渐响起,清音犹如指引而至。然后诗人提到乐器的装饰工艺,十分精美,排列的柱子象征着天、地和人三才的和谐。最后,诗人告诫人们不要去听西秦的音乐,因为筝声中隐含着一种难以消除的哀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蒙恬:指古代名将,善于用兵,传说其乐声动人。
  • 芳轨:形容音乐的美妙轨迹。
  • 游楚:指在楚地演奏,楚地以音乐和文化闻名。
  • 新曲:指新的乐曲,代表着新鲜和活力。
  • 钿装:指用金银等装饰的乐器,形容筝的华丽。
  • 三才:指天地人三者的协调。
  • 西秦奏:指西秦地区的音乐,可能代表着沉重或哀伤的音乐风格。
  • 筝筝:指筝的声音,象征着音乐的魅力和哀愁。

典故解析:

  • 蒙恬:历史上以军事才能著称,代表着力量与美的结合。
  • 楚地:古代楚国以音乐文化繁荣而闻名。
  • 三才:道教文化中的重要概念,象征着宇宙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691年-751年),字少游,唐代诗人,以五言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优雅,常以自然、音乐为题材,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音乐艺术发展迅速。诗人通过筝乐表演,表达对美好音乐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音乐的重视。

诗歌鉴赏

李峤的《筝》是一首以音乐为主题的诗,展现了筝乐的优美和诗人对音乐的深切感受。诗的开头用“蒙恬芳轨设”,将音乐的美好与古代名将相提并论,暗示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力量的体现。接着,诗人描绘了在楚地的筝乐表演,乐声如同新曲在帐中徐徐响起,给人以清新之感,体现出音乐的灵动与优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钿装模六律”的描写,表现出乐器的精美与音乐的和谐。同时,提到“西秦奏”,暗示他对某些音乐风格的不满与排斥。最后一句“筝筝有剩哀”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传达出一种深切的忧伤。这种情感的纠结,正是李峤诗歌的一大特色,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与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蒙恬芳轨设:以蒙恬的音律美好开篇,引入音乐的主题。
  • 游楚妙弹开:表现筝乐在楚地的演奏,音色悠扬动听。
  • 新曲帐中发:新乐曲在帐篷中响起,暗示音乐的生机。
  • 清音指下来:清晰的音符宛如指引,传递出音乐的魅力。
  • 钿装模六律:描述筝的华丽装饰,象征音乐的高雅。
  • 柱列配三才:乐器的排列与宇宙的和谐相呼应。
  • 莫听西秦奏:对西秦音乐的批判,表达诗人的主观感受。
  • 筝筝有剩哀:音乐中隐含的哀伤,反映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音乐比作美丽的轨迹,增强了音乐的形象性。
  • 对仗:如“新曲帐中发,清音指下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音乐被赋予了情感,使整个诗句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筝乐为核心,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与对某种哀伤情感的反思,体现了李峤对音乐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雅的音乐艺术。
  • 新曲:代表着生命的活力与更新。
  • 西秦:象征着沉重和哀伤。
  • 三才:象征着宇宙的和谐与平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蒙恬”是谁的象征?
    A. 音乐的力量
    B. 战争的胜利
    C. 古代的美德
    D. 文化的传承

  2. 诗中“钿装模六律”主要描绘了什么?
    A. 音乐的旋律
    B. 乐器的华丽
    C. 演奏的技巧
    D. 聆听的体验

  3. 诗人对西秦音乐的态度是?
    A. 喜爱
    B. 中立
    C. 排斥
    D. 怀念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与情感。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乐器表达内心情感,与《筝》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对比:
李峤的《筝》和白居易的《琵琶行》都以乐器为主题,但李峤更侧重于音乐的优雅与悲伤,而白居易则通过琵琶传达个人的经历与情感。两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经典作品。
  • 《古代音乐文化研究》:探讨古代音乐对诗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