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行》
时间: 2025-01-27 03:28: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将军行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示光满面唇激朱,虬须虎颡三十余。
腰垂金印结紫绶,诸将不敢过庭除。
羽林精卒二十万,注听钟鼓观麾旟。
肥牛百头酒万石,烂漫一日供欢娱。
自言不喜读兵法,智略何必求孙吴。
贺兰山前烽火满,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的盛况。他面色红润,嘴唇鲜红,留着虬须和虎头般的面颊,年约三十多岁。腰间挂着金印,身披紫绶,令诸将都不敢轻易经过他的庭院。
他的军队有二十万羽林精兵,正聚精会神地聆听钟鼓声,观看他的指挥旗帜。
他宴请宾客,准备了百头肥牛和万石美酒,尽情享受这一天的欢乐。
他自言不喜欢读兵法,认为智慧和谋略不必向孙子和吴子求教。
然而,贺兰山前烽火连天,谁又能让小敌人骄慢而有所延迟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示光:形容面色光彩照人。
- 腰垂金印:指将军的权威象征,金印和紫绶是官员身份的标志。
- 羽林精卒:指精锐的士兵,羽林是古代的一种亲卫军。
- 烂漫:形容欢乐的气氛。
典故解析:
- 孙吴:指《孙子兵法》的作者孙子和吴国的军事家,代表了古代军事智慧。
- 贺兰山:位于中国西北部,历史上战乱频繁,烽火象征战争的频繁与紧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居士,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著称。他的诗风沉稳,常以历史为题材,表达对时局的思考。
创作背景: 《将军行》写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对外面临压力与内部稳定的时期,诗人通过将军的形象反映出对军事的思考与对权力的批判。
诗歌鉴赏:
《将军行》是一首描绘将军风范的诗篇,既展现了将军的威仪与豪华生活,也隐含了对他对兵法无知的讽刺。诗中将军的形象高大而威严,面色红润,身披金紫,显示出他作为军事统帅的身份和地位。同时,诗中描述了他盛大的宴请,反映出当时的奢华生活。
然而,诗人在最后却揭示了将军对兵法的漠视,表现出一种对军事无知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将领个人能力与国家安全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贺兰山前的烽火暗示外敌的威胁,呼应了将军的傲慢与无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在豪华与危机之间游走,展现了一个时局动荡、将领自傲的复杂局面,既有对将军的赞美,也有对其无知的警惕,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示光满面唇激朱:将军面色红润,嘴唇鲜红,展现出健康的形象。
- 虬须虎颡三十余:描述将军的胡须与面颊,显示出他的威武。
- 腰垂金印结紫绶:金印和紫绶象征权力与身份。
- 诸将不敢过庭除:其他将领都不敢轻易接近他,显示其威严。
- 羽林精卒二十万:他指挥着二十万的精锐士兵。
- 注听钟鼓观麾旟:士兵们集中注意力,听从他的指挥。
- 肥牛百头酒万石:宴请准备了丰盛的美食和丰富的酒。
- 烂漫一日供欢娱:尽情享受这一日的欢乐。
- 自言不喜读兵法:他自称不喜欢学习兵法。
- 智略何必求孙吴:认为智慧和谋略不必依靠古代兵法。
- 贺兰山前烽火满:外部战争频繁,烽火不断。
- 谁令小虏骄慢延须臾:外敌的傲慢与轻视都隐藏着危机。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腰垂金印结紫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将军的面容比作虎,体现其威武。
- 夸张:如“肥牛百头酒万石”,强调宴请的奢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将军的威武与奢华,反映出对将领自负与无知的警示,展现了战争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权力与军事。
- 金印紫绶:权威的象征。
- 烽火:战争的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将军的外貌特点有哪些?
- A. 面色光鲜
- B. 胡须虬曲
- C. 年龄三十余
- D. 以上都是
-
将军宴请准备了哪些食物?
- A. 蔬菜
- B. 百头肥牛
- C. 鱼
- D. 水果
-
诗中提到贺兰山前的状况是什么?
- A. 烽火连天
- B. 风和日丽
- C. 百姓安居
- D. 繁花似锦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兵车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兵车行》中,反映了战乱中百姓的苦难,与司马光的将军行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关注底层民众的痛苦,后者则揭示将军的奢华与无知,展示出战争的多维面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司马光传》
-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