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

时间: 2025-01-24 17:02:09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

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

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

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

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

空余焦先室,不传元化方。

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陶杂诗十一首
作者:苏轼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
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
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
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
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
空余焦先室,不传元化方。
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对当时社会的感慨。诗的前半部分提到南荣晚年听说了道理,但却不愿意转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陶渊明虽有坚定的个性,但却白白浪费了尘世的琐事。后面提到越国的子弟和韩愈教导人们要休息和节制粮食。再接着提到参同契的灵钥,打开了伯阳的九锁,象征着对道理的领悟和通达。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在鹅城见到那些穷苦的孩子,心中倍感伤痛,空留焦氏的房子,却没有传承给后人。最后以李白的遗像作结,表达对酒的怀念和对自由的向往。

注释

  • 南荣:指南荣山,传说中的道教圣地。
  • 庚桑:指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庚桑是指桑树,象征着生活的平淡。
  • 陶顽:陶渊明,因其性格顽固而被称为陶顽。
  • 越子:指越国的子弟,古代指代有才华的人。
  • 韩生:指韩愈,著名的唐代文学家,提倡节俭。
  • 参同:指《参同契》,道教经典,讲述道理和修炼。
  • 九锁:象征着道理的深奥,只有灵钥才能打开。
  • 鹅城:指的是一个地方,诗人对此地的贫苦感到痛心。
  • 焦先室:焦氏的房屋,象征着过去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废。
  • 李白:唐代诗人,以豪放的个性和诗风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洒脱,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在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后写成的,反映了他对道教思想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陶渊明和李白,都是他所崇拜的文学前辈,借以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苏轼的《和陶杂诗十一首》在整体上表现出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以及对当下社会状况的深切反思。从诗的开头,诗人提到南荣晚年听道的情形,似乎在暗示一种对理想的追求,但却因生活的琐碎而无法实现。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陶渊明个性的描述,展现出一种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作为结尾,表现出诗人对过往自由与豪放生活的怀念,李白的形象贯穿始终,象征着不羁和追求理想的精神。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南荣山的传说,虽知道理却不愿意改变生活。
  • 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陶渊明虽有个性,但生活的琐事却让他感到无奈。
  • 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提到越国的才子和韩愈的教导,强调节制与理智。
  • 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象征着对道理的领悟,开启智慧的过程。
  • 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在鹅城见到贫困的孩子,感叹生活的艰辛。
  • 空余焦先室,不传元化方:昔日的辉煌已不再,未能将理想传承。
  • 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以李白的形象作结,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灵钥”与“九锁”的比喻,表现对智慧的渴望。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有对仗和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李白的形象象征着自由和豪情,陶渊明则象征着坚守理想。

主题思想:全诗以陶渊明与李白为中心,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南荣:象征对道理的探求。
  • 陶顽:象征坚定的个性与对理想的追求。
  • 越子与韩生:象征文化与道德的传承。
  • 参同契与灵钥:象征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 鹅城与焦先室:象征现实中的贫困与失落。
  • 李白:象征自由与豪放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南荣晚闻道”中的“南荣”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陶渊明
    B. 李白
    C. 南荣山传说中的人物
    D. 韩愈

  2. 诗中提到的“九锁”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琐事
    B. 对道理的领悟
    C. 个人的理想
    D. 贫困的生活

  3. 李白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理想与自由
    B. 贫困与失落
    C. 文化与道德
    D. 智慧与真理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陶杂诗十一首》与陶渊明的《饮酒》相对比,前者更多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后者则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诗选注》
  • 《陶渊明集》
  • 《李白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