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溪十咏其七大中塔》

时间: 2025-01-11 11:14:11

鸡园开净土,雁塔倚寒空。

风铎和清梵,晴幡映彩虹。

香花倾海国,金碧拟天宫。

绝顶登临处,谿山一掌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建溪十咏其七大中塔 杨亿 〔宋代〕 鸡园开净土,雁塔倚寒空。 风铎和清梵,晴幡映彩虹。 香花倾海国,金碧拟天宫。 绝顶登临处,谿山一掌中。

白话文翻译:

在鸡园中开辟了一片净土,高耸的雁塔倚立在寒冷的天空中。 风中的铃铛与清脆的梵音和谐相和,晴朗时飘扬的旗帜映照着彩虹。 香花遍布整个海国,金碧辉煌仿佛天宫一般。 站在绝顶登临之处,溪山美景尽收眼底,如同掌握在一掌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鸡园:指佛寺,因佛寺多养鸡,故名。
  • 净土:佛教中的理想世界,此处指佛寺的清净之地。
  • 雁塔:高耸的佛塔,因其形状似雁,故名。
  • 风铎:挂在塔檐上的铃铛,风吹时发出声响。
  • 清梵:指佛教的诵经声。
  • 晴幡:晴天时飘扬的旗帜。
  • 香花:供奉佛前的鲜花。
  • 海国:指广阔的地区。
  • 金碧:指建筑物装饰的金色和绿色,形容华丽。
  • 谿山:山谷和山岭。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佛寺的庄严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此诗描绘了佛寺的庄严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杨亿在建溪游览时所作,通过对佛寺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净土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佛寺的庄严与美丽。首联“鸡园开净土,雁塔倚寒空”即展现了佛寺的清净与高耸,给人以超脱尘世之感。颔联“风铎和清梵,晴幡映彩虹”则通过声音与色彩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颈联“香花倾海国,金碧拟天宫”进一步以华丽的语言描绘了佛寺的壮丽,仿佛人间天宫。尾联“绝顶登临处,谿山一掌中”则表达了站在高处俯瞰山河的豪迈情怀,将自然美景尽收眼底,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鸡园”与“雁塔”两个意象,展现了佛寺的清净与高耸。
  • 颔联:以“风铎”与“清梵”、“晴幡”与“彩虹”的对仗,营造出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颈联:用“香花”与“海国”、“金碧”与“天宫”的对比,描绘了佛寺的壮丽。
  • 尾联:表达了站在高处俯瞰山河的豪迈情怀,将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铎和清梵,晴幡映彩虹”中的“风铎”与“清梵”、“晴幡”与“彩虹”。
  • 比喻:如“金碧拟天宫”中的“拟”字,将佛寺比作天宫。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佛寺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净土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园:佛寺的清净之地。
  • 雁塔:高耸的佛塔,象征庄严与高远。
  • 风铎:风中的铃铛,象征宁静与和谐。
  • 清梵:佛教的诵经声,象征清净与超脱。
  • 晴幡:晴天时飘扬的旗帜,象征光明与希望。
  • 香花:供奉佛前的鲜花,象征虔诚与美丽。
  • 金碧:建筑物装饰的金色和绿色,象征华丽与庄严。
  • 谿山:山谷和山岭,象征自然与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鸡园”指的是什么? A. 佛寺 B. 花园 C. 农田 D. 市场

  2. “风铎和清梵”中的“风铎”指的是什么? A. 风中的铃铛 B. 风中的旗帜 C. 风中的乐器 D. 风中的经文

  3. 诗中的“金碧拟天宫”表达了什么? A. 佛寺的庄严与美丽 B. 天宫的庄严与美丽 C. 金碧辉煌的宫殿 D. 天宫的神秘与超脱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山岳的壮丽,表达了站在高处俯瞰山河的豪迈情怀。

诗词对比:

  • 杨亿的《建溪十咏其七大中塔》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宗教的和谐,但杨亿的诗更注重对佛寺的描绘,而王维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佛教文化大辞典》:有助于了解佛教文化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