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节更春晦,长标令甲名。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连皷将惊蛰,高枝已变莺。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
白话文翻译:
在这春末的佳节,长久的标志被赋予了新的名字。天边的深渊摇曳着绿色的波浪,仙境中的杏树绽放着红色的花朵。连绵的鼓声预示着惊蛰的到来,高高的树枝上已经变成了莺鸟的家园。天上的歌谣传到了人间,汉代的曲调被赋予了新的声音。
注释:
- 春晦:指春末,即春季的最后一段时间。
- 长标:长久不变的标志或象征。
- 令甲:赋予新的名字或称号。
- 天渊:天边的深渊,比喻极高的地方。
- 仙杏:传说中的仙境中的杏树。
- 丹荣:红色的花朵。
- 连皷:连绵不断的鼓声。
-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雷初响,蛰伏的昆虫开始活动。
- 云谣:天上的歌谣,比喻美好的音乐或诗歌。
- 汉曲:汉代的曲调或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亿(974-1020),字大年,号东篱,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宋初著名的文学家,尤以诗文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该诗是杨亿在宋代宫廷中应和皇帝的作品,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节气的变化。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亿在宫廷中应和皇帝的作品,旨在赞美春天的美景和节气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新声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美景和节气的变化为主题,通过描绘天边的绿色波浪和仙境中的红色花朵,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连绵的鼓声预示着惊蛰的到来,高高的树枝上已经变成了莺鸟的家园,这些意象都充满了春天的活力和变化。最后,天上的歌谣传到了人间,汉代的曲调被赋予了新的声音,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新声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宫廷应和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佳节更春晦,长标令甲名。
- 这句诗表达了春末佳节的到来,长久的标志被赋予了新的名字,暗示了春天的变化和更新。
- 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
- 这句诗通过描绘天边的绿色波浪和仙境中的红色花朵,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景色。
- 连皷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 这句诗通过连绵的鼓声预示着惊蛰的到来,高高的树枝上已经变成了莺鸟的家园,表达了春天的变化和活力。
- 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
- 这句诗表达了天上的歌谣传到了人间,汉代的曲调被赋予了新的声音,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新声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渊摇绿浪”中的“绿浪”比喻春天的生机勃勃。
- 拟人:如“高枝已变莺”中的“变莺”赋予了树枝以生命力。
- 对仗:如“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春天的美景和节气的变化,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期待。
意象分析:
- 绿浪:比喻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景色。
- 丹荣:红色的花朵,象征春天的美丽和活力。
- 连皷:连绵的鼓声,预示着惊蛰的到来,象征春天的变化和活力。
- 云谣:天上的歌谣,比喻美好的音乐或诗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春晦”指的是什么? A. 春初 B. 春末 C. 春中
- “天渊摇绿浪”中的“绿浪”比喻什么? A. 春天的生机勃勃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天的丰收
- “连皷将惊蛰”中的“惊蛰”是什么节气? A. 春分 B. 惊蛰 C. 清明
- “云谣传下土”中的“云谣”比喻什么? A. 天上的歌谣 B. 地上的歌谣 C. 人间的歌谣
答案:1. B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景和节气的变化。
- 苏轼的《春夜喜雨》:通过春雨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和喜悦。
诗词对比:
- 杨亿的《奉和御製中和》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杨亿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宫廷的氛围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杨亿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