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7 04:01: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鞦韆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春。
白话文翻译
雨过后,浮萍聚合在水面上,蛙鸣声传遍四周。海棠花仿佛是一场梦,梅子也恰好快要成熟。拄着拐杖悠闲地挑着菜,秋千上却没有一个人。殷勤的木芍药,在春天的余韵中独自盛开。
注释
字词注释
- 浮萍: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象征着水面上浮动的景象。
- 蛙声:青蛙叫声,传递出春夏季节的生机。
- 海棠:一种花,象征美好和梦幻。
- 梅子:梅树结的果,象征着果实的成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拄杖:用来支撑的木棍,象征老年或无所事事的状态。
- 鞦韆:秋千,通常是小孩玩耍的工具,代表童趣和快乐。
- 木芍药:一种常见的花卉,常用于庭院,象征着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延续。
典故解析
- “海棠真一梦”:海棠常与美好、梦幻相关,可能意指人生如梦,转瞬即逝。
- “梅子欲尝新”:梅子象征着新生和希望,暗示未来的美好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兼具豪放与细腻的风格,作品内容广泛,涵盖诗、词、文、赋等多种形式。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晚年,他在经历了许多政治波折和个人困境后,心境趋于平和,常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诗中描绘的是一个雨后春天的自然景象,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与生机并存的场景。开头两句通过“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展现了雨后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浮萍的聚合和蛙声的响起,传递出一种和谐与安宁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则通过对花果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暗示着春天带来的新生与希望。
而后两句“拄杖闲挑菜,鞦韆不见人”则转入个人的闲适生活,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人在自然的环绕中,虽拄杖而行,却显得悠闲自得,反映了他对世事的超然态度。最后一句“殷勤木芍药,独自殿馀春”再次回归自然,强调了木芍药的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春天的永恒。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合了个人情感,形成了一种幽静而诗意的氛围,展现了苏轼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过浮萍合:雨水滋润了浮萍,形成了水面上的一片绿意,给人以生机的感受。
- 蛙声满四邻:四周传来青蛙的叫声,象征着春天的活力和生动。
- 海棠真一梦:海棠花的美丽让人如梦似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沉醉。
- 梅子欲尝新:梅子的成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新生,激起人们的期待。
- 拄杖闲挑菜:诗人手拄拐杖,悠闲地挑选菜蔬,体现出一种安闲自适的生活态度。
- 鞦韆不见人:秋千上没有人,反映出一种寂静与孤独。
- 殷勤木芍药:木芍药盛开,展现出春天的美丽,独自盛放,寓意着生命的坚持和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棠比作梦,增强了诗的意象和情感。
- 拟人:用“独自”来形容木芍药,使其充满生机与情感。
- 对仗:如“雨过”与“蛙声”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表现了作者在雨后宁静环境中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萍:象征着浮动与变化,代表着生命的变化无常。
- 蛙声: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欢快。
- 海棠:象征美好与梦幻,暗示人生的短暂。
- 梅子: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代表着成长和期待。
- 木芍药:代表春天的美丽和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是? A. 雪花纷飞
B. 雨后春景
C. 秋风落叶
D. 冰封大地 -
“海棠真一梦”中的“梦”指代什么?
A. 梦想
B. 现实
C. 短暂的美好
D. 未来 -
诗人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意?
A. 夸张
B. 对比
C. 拟人
D. 排比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水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苏轼与王维的作品都强调自然之美,但苏轼的诗更倾向于生活的哲学思考,而王维的则更注重心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选》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维诗集》
这些书籍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苏轼及其时代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