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五》
时间: 2025-01-27 03:2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在台城路。听吴娘小楼低唱,萧萧暮雨。画里帘波丁字水,每忆垂杨一树。逐落叶随风飘舞,南北东西行万里,对河山漂泊犹如故。谁耐写别人处。能诗司马吾家住,记泥墙钗痕墨沈,昔年曾获。不道河楼留雪爪,又惹宝鸿相诉。邀笛奏王郎新谱。我或前身据床客,踏荒烟曾表桓公墓。历寒食又三度。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台城路上,听到吴娘在小楼里低声唱歌,伴随着萧萧的暮雨。画中的帘子映出丁字形的水波,每每想起那棵垂杨树。随风飘舞的落叶,南北东西的万里行程,漂泊在河山之间却依旧如故。谁又能写别人的地方呢?能写诗的司马,吾家所住,记得泥墙上钗痕和墨迹,曾在往年获得过。谁能说那河楼留下雪爪,又引起宝鸿相诉。邀请笛声演奏王郎的新谱。我或曾是床上的客人,踏过荒烟,曾经拜谒桓公的墓。又经历了三个寒食节。
注释
- 台城:指的是台州城,古代名城。
- 吴娘:可能指的是吴地的女子,代表南方女子。
- 丁字水:指水波形态,形似“丁”字。
- 落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离别之意。
- 寒食:指寒食节,春秋时期的传统节日,纪念介之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士铨(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词作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与人生,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时代背景中,文人常有游历与抒怀的情怀,结合个人经历,表达对故乡、亲人和往日岁月的思念。
诗歌鉴赏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五》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篇以“秋在台城路”点明时节,给人以宁静的氛围。诗中通过“吴娘小楼低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听到南方女子的吟唱,营造出一种柔情的秋日意境。随着“萧萧暮雨”的描写,诗人转入对过往的回忆,尤其是“每忆垂杨一树”,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思念。
在“逐落叶随风飘舞”一节中,诗人以落叶象征人生的流逝与漂泊,体现了对故土的眷恋。诗人在此处运用了“南北东西行万里”的空间感,表现出心灵的游荡。紧接着,诗人通过“能诗司马吾家住”引出对历史与文化的追忆,展现出一种根植于故土的文化自觉。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与瑰丽的意象交织,呈现出一种怀旧、孤独而又温暖的情感基调,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人生、故乡与文化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在台城路:秋天来临,描绘了宁静的台城路。
- 听吴娘小楼低唱,萧萧暮雨:听到南方女子在低声吟唱,伴着暮雨,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 画里帘波丁字水:画中水波摇曳,仿佛在告诉人们秋水的清澈。
- 每忆垂杨一树:每次回忆起那棵垂杨树,仿佛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
- 逐落叶随风飘舞:描写落叶随风而舞,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南北东西行万里:表达心灵的漂泊与对故乡的思念。
- 对河山漂泊犹如故:即使漂泊,也依然是对故土的思念。
- 谁耐写别人处:感叹谁能写下他人的生活。
- 能诗司马吾家住:提及能作诗的司马,表明文化根基。
- 记泥墙钗痕墨沈:追忆往昔,记得泥墙上的钗痕和墨迹。
- 不道河楼留雪爪:想起河楼上的雪,留下了痕迹。
- 又惹宝鸿相诉:唤起了宝鸿的诉说,表现出孤独感。
- 邀笛奏王郎新谱:邀请演奏王郎的新曲,暗含对文化的追求。
- 我或前身据床客:自我怀疑,是否曾是床上的客人。
- 踏荒烟曾表桓公墓:曾踏过荒烟,拜访了桓公的墓。
- 历寒食又三度:回忆寒食节,表明对时间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落叶”象征人生的变迁。
- 拟人:将水波与情感相结合,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南北东西”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日的感悟与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流逝、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诗人在怀旧中寄托了对美好过往的向往与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象征着丰收与凋零。
- 落叶:代表人生的流逝和离别。
- 吴娘:象征南方文化与情感的寄托。
- 河山:表现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吴娘”指的是: A. 南方女子
B. 北方女子
C. 诗人
D. 画家 -
“逐落叶随风飘舞”意在表达: A. 秋天的常态
B. 人生的流逝
C. 叶子的美丽
D. 风的力量 -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指: A. 祭祖节
B. 冬至
C. 传统节日
D. 春节
答案: 1.A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探讨两者在思乡情怀上的异同。李白以月光引发的思乡意象与蒋士铨的秋景相呼应,均表现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古典文学欣赏》
- 《诗词基础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