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陕州道中作》

时间: 2025-04-28 03:58:17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

关河午时路,村落一声鸡。

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

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关河午时路,村落一声鸡。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

白话文翻译:

一个孤独的旅人在秋风中,驱车进入陕西。在关河的中午时分,经过一个村落,听到一声鸡鸣。树木的形态标示着秦地的遥远,天空的轮廓似乎低垂至山岳。有谁知道我的名字和身份,我只是一个来往匆匆的过客。

注释:

  • 孤客:孤独的旅人。
  • 陕西:指唐代陕西道,今陕西省一带。
  • 关河:指关隘和河流,这里泛指道路。
  • 午时:中午时分。
  • 树势:树木的形态。
  • 标秦远:标示着秦地的遥远。
  • 天形:天空的轮廓。
  • 到岳低:似乎低垂至山岳。
  • 栖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据传其诗风清新,多写旅途中的孤独和感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其孤独和漂泊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旅途中,感受到秋风的凄凉和旅途的孤独,因而有感而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和对身份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风、驱车、关河、村落、树势、天形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孤独旅人在秋日旅途中的画面。诗中的“孤客”形象,不仅是对诗人自身的写照,也是对所有漂泊者的象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旅途的深刻感受和对身份的无奈。诗的最后两句“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更是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迷茫和对旅途的疲惫。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唐代五言律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诗人以“孤客”自喻,表达了旅途的孤独和凄凉。
  2. 关河午时路,村落一声鸡。——通过对关河和村落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具体场景。
  3. 树势标秦远,天形到岳低。——运用树势和天形,增强了诗中的空间感和遥远感。
  4. 谁知我名姓,来往自栖栖。——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我身份的迷茫和对旅途的疲惫。

修辞手法:

  • 比喻:“树势标秦远”中的“标”字,比喻树木的形态标示着秦地的遥远。
  • 拟人:“天形到岳低”中的“到”字,拟人化地描述了天空的轮廓似乎低垂至山岳。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途的孤独和身份的迷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旅途的深刻感受和对身份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凄凉和孤独。
  • 驱车:象征着旅途的奔波。
  • 关河:象征着旅途的具体场景。
  • 村落:象征着旅途中的短暂停留。
  • 树势:象征着空间的遥远。
  • 天形:象征着天空的广阔和低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孤客”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其他旅人 C. 朋友 答案:A

  2. 诗中提到的“关河”是指什么? A. 关隘和河流 B. 关隘和道路 C. 关隘和桥梁 答案:A

  3. 诗中的“树势标秦远”是什么意思? A. 树木的形态标示着秦地的遥远 B. 树木的形态标示着秦地的近 C. 树木的形态标示着秦地的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旅夜书怀》:同样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隐居的宁静和超脱。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秋日陕州道中作》与杜甫的《旅夜书怀》:两者都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感慨,但顾非熊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内心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