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太白无能禅师》

时间: 2025-01-11 14:21:46

太白山中寺,师居最上方。

猎人偷佛火,栎鼠戏禅床。

定久衣尘积,行稀径草长。

有谁来问法,林杪过残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太白无能禅师 顾非熊 〔唐代〕 太白山中寺,师居最上方。 猎人偷佛火,栎鼠戏禅床。 定久衣尘积,行稀径草长。 有谁来问法,林杪过残阳。

白话文翻译:

在太白山中的寺庙里,禅师居住在最高的上方。 猎人偷偷拿走了佛前的灯火,栎树上的老鼠在禅床上嬉戏。 禅定久了,衣服上积满了灰尘,行走稀少,小径上的草长得很长。 有谁会来这里询问佛法呢,只有林梢上掠过的残阳。

注释:

  • 太白山:位于陕西省,是道教名山之一。
  • 师:指无能禅师,诗中的主人公。
  • 最上方:指寺庙的最高处,象征禅师的修行境界。
  • 猎人偷佛火:比喻世俗之人对佛法的无知和轻视。
  • 栎鼠戏禅床:栎鼠在禅床上嬉戏,象征世俗的纷扰与禅修的宁静形成对比。
  • 定久衣尘积:长时间禅定,衣服上积满灰尘,形容禅师的超脱和清净。
  • 行稀径草长:行走稀少,小径上的草长得很长,形容禅师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 林杪过残阳:林梢上掠过的残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诗词背景: 顾非熊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隐逸生活和禅修境界。这首诗寄给太白山中的无能禅师,表达了对禅师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诗中通过对禅师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禅修的宁静与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太白山中寺庙和无能禅师生活的描绘,展现了禅修的宁静与超脱。诗中“猎人偷佛火,栎鼠戏禅床”一句,以世俗的纷扰对比禅修的宁静,形象生动。“定久衣尘积,行稀径草长”则进一步描绘了禅师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禅修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解析:

  • 首句“太白山中寺,师居最上方”,点明了地点和人物,以“最上方”象征禅师的修行境界。
  • 次句“猎人偷佛火,栎鼠戏禅床”,通过世俗的纷扰对比禅修的宁静,形象生动。
  • 第三句“定久衣尘积”,描绘了禅师长时间禅定,衣服上积满灰尘,形容禅师的超脱和清净。
  • 末句“有谁来问法,林杪过残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修辞手法:

  • 比喻:“猎人偷佛火”比喻世俗之人对佛法的无知和轻视。
  • 拟人:“栎鼠戏禅床”栎鼠在禅床上嬉戏,赋予栎鼠人的行为,增强形象感。
  • 对仗:“定久衣尘积,行稀径草长”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通过对禅师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禅修的宁静与超脱,传达了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太白山:象征高远和清净。
  • 佛火:象征佛法的光明和智慧。
  • 栎鼠:象征世俗的纷扰。
  • 衣尘:象征禅师的超脱和清净。
  • 残阳:象征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猎人偷佛火”比喻什么? A. 世俗之人对佛法的无知和轻视 B. 猎人对佛法的尊重 C. 猎人对佛火的需要 答案:A

  2. 诗中“栎鼠戏禅床”象征什么? A. 禅修的宁静 B. 世俗的纷扰 C. 禅床的舒适 答案:B

  3. 诗中“定久衣尘积”形容什么? A. 禅师的超脱和清净 B. 禅师的懒惰 C. 禅师的忙碌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顾非熊的《寄太白无能禅师》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而顾非熊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