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津桥晚望 顾非熊 〔唐代〕 晴登洛桥望,寒色古槐稀。 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 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 回首禁门路,群鸦度落晖。
白话文翻译:
我站在洛桥上远望,晴朗的天空下,古老的槐树显得稀疏,带着寒意。 东流的河水不停地奔涌,而西方的翠华山还未归来。 云雾散去,中岳嵩山显得更近了,宫中的钟声微弱地传出。 回头看向禁门的路,一群乌鸦在落日的余晖中飞过。
注释:
- 洛桥:指天津桥,位于洛阳。
- 寒色:指秋天的寒意。
- 古槐:古老的槐树。
- 翠华:指翠华山,这里可能象征着远方的思念。
- 中岳:指嵩山,五岳之一。
- 后宫:指皇宫。
- 禁门:宫禁之门。
- 落晖:落日的余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为主。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在洛阳时的某个傍晚,通过描绘洛阳天津桥的晚景,表达了对远方和宫廷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作者站在天津桥上,远望洛阳的景色,触景生情,抒发了对远方和宫廷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天津桥的晚景,展现了作者对远方和宫廷的深切思念。诗中“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一句,既描绘了东流的河水不停歇,又隐喻了作者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而“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则通过宫中的钟声和嵩山的云雾,营造了一种宫廷的遥远和神秘感。最后“回首禁门路,群鸦度落晖”则以群鸦飞过落日的景象,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孤寂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晴登洛桥望,寒色古槐稀”:晴朗的天气下,作者站在洛桥上远望,看到古老的槐树稀疏,带着寒意。
- “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东流的河水不停地奔涌,而西方的翠华山还未归来,隐喻对远方的思念。
- “云收中岳近,钟出后宫微”:云雾散去,中岳嵩山显得更近了,宫中的钟声微弱地传出,营造宫廷的遥远感。
- “回首禁门路,群鸦度落晖”:回头看向禁门的路,一群乌鸦在落日的余晖中飞过,增添凄凉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流水东不息”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翠华西未归”将翠华山拟人化,表达对远方的思念。
- 对仗:“流水东不息,翠华西未归”形成对仗,增强语言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洛阳天津桥的晚景,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和宫廷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古槐:象征古老和寒意。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翠华:象征远方的思念。
- 中岳:象征宫廷的遥远。
- 群鸦:象征凄凉和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流水东不息”比喻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河水的流动 C. 远方的思念 D. 宫廷的遥远
-
“翠华西未归”中的“翠华”指的是什么? A. 翠华山 B. 翠华宫 C. 翠华桥 D. 翠华路
-
诗中“云收中岳近”中的“中岳”指的是什么? A. 泰山 B. 嵩山 C. 华山 D. 衡山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远方和宫廷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顾非熊《天津桥晚望》与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远方和宫廷的思念,但顾非熊的诗更多了一丝凄凉和孤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顾非熊的诗作。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