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扁舟江濑尽,归路海山青。 巨浸分圆象,危樯入众星。 雨遥明电影,蜃晓识楼形。 不是长游客,那知造化灵。
白话文翻译:
小船在江边的急流中行驶到了尽头,回家的路上,海和山都呈现出青色。 广阔的水面分割出圆形的景象,高耸的桅杆仿佛进入了众多的星星之中。 雨远看像是明亮的电影画面,海市蜃楼在清晨时能辨认出楼阁的形状。 如果不是长期在外游历的人,怎能知道大自然的神奇和灵动呢?
注释:
- 扁舟:小船。
- 江濑:江边的急流。
- 巨浸:广阔的水面。
- 圆象:圆形的景象。
- 危樯:高耸的桅杆。
- 蜃晓:海市蜃楼在清晨时。
- 造化灵:大自然的神奇和灵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非熊,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据传其诗风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旅行归来后,对自然美景的感慨和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乘船归家途中,目睹了江河、海洋和山脉的壮丽景色,以及自然现象如海市蜃楼,从而引发了对大自然神奇之处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归途中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和赞美。诗中“扁舟江濑尽,归路海山青”描绘了归途的开始,小船在江边的急流中行驶到了尽头,回家的路上,海和山都呈现出青色,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巨浸分圆象,危樯入众星”则进一步以广阔的水面和高耸的桅杆为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最后两句“不是长游客,那知造化灵”则是对长期游历者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神奇之处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扁舟江濑尽,归路海山青”:小船在江边的急流中行驶到了尽头,回家的路上,海和山都呈现出青色,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巨浸分圆象,危樯入众星”:广阔的水面分割出圆形的景象,高耸的桅杆仿佛进入了众多的星星之中,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类的渺小。
- “雨遥明电影,蜃晓识楼形”:雨远看像是明亮的电影画面,海市蜃楼在清晨时能辨认出楼阁的形状,描绘了自然现象的神奇。
- “不是长游客,那知造化灵”:如果不是长期在外游历的人,怎能知道大自然的神奇和灵动呢?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修辞手法:
- 比喻:“雨遥明电影”将远处的雨比作明亮的电影画面,形象生动。
- 拟人:“危樯入众星”将高耸的桅杆拟人化,仿佛进入了众多的星星之中。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归途中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和赞美,以及对长期游历者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神奇之处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扁舟:小船,象征着归途的开始。
- 江濑:江边的急流,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 海山青:海和山呈现出青色,象征着宁静和深远。
- 巨浸:广阔的水面,象征着自然的壮丽。
- 危樯:高耸的桅杆,象征着人类的渺小。
- 雨遥:远处的雨,象征着自然的神奇。
- 蜃晓:海市蜃楼在清晨时,象征着自然的奇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扁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帆船 D. 渔船
-
“巨浸分圆象”中的“巨浸”指的是什么? A. 小水坑 B. 小湖泊 C. 广阔的水面 D. 小河流
-
“不是长游客,那知造化灵”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长期游历者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 B. 长期游历者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 C. 长期游历者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壮观 D. 长期游历者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宁静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和赞美。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宁静和深远。
诗词对比:
- 顾非熊的《夏夜汉渚归舟即事》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深刻感受和赞美,但顾非熊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唐代所有诗人的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唐诗三百首》:精选了唐代三百首优秀的诗作,是了解唐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