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题扇》

时间: 2025-04-29 04:24:50

长天绿泻蟾波湿。

捣衣声里秋无迹。

双影玉骈肩。

苔阶划袜莲。

幽怀延好梦。

隔著巫云重。

生未识湘皋。

心知是二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题扇
作者: 屈秉筠 〔清代〕

长天绿泻蟾波湿。
捣衣声里秋无迹。
双影玉骈肩。
苔阶划袜莲。
幽怀延好梦。
隔著巫云重。
生未识湘皋。
心知是二姚。

白话文翻译

在广阔的天空下,碧绿的水波轻轻荡漾,月色浸湿了大地。
在捣衣的声音中,秋天的痕迹全无。
两道身影如玉般交错,
在苔藓铺就的台阶上,轻轻划动着莲花。
幽幽的思念延续着美好的梦境,
却隔着巫云重重。
我生平未曾见过湘江边的美景,
但心中却早已明白那是二姚的所在。

注释

  • 长天:广阔的天空。
  • 绿泻:绿水流泻,形容水波的颜色和动态。
  • 蟾波:蟾蜍的波纹,形容水面。
  • 捣衣声:捣衣的声音,常常用来表达女子的忙碌和思念。
  • 双影玉骈肩:指两人如玉般的身影肩并肩。
  • 苔阶:长满苔藓的台阶,象征幽静之地。
  • 袜莲:指用袜子划动莲花,形容轻柔的动作。
  • 巫云:巫女的云,象征神秘的阻隔。
  • 湘皋:湘江边的美景。
  • 二姚:指的是古代美丽的女子,源于《楚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屈秉筠,清代词人,因其婉约的词风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作品常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反映了词人对自然景色和人际情感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对秋天的思念及对美好梦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菩萨蛮 题扇》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象的词作,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词的开头描绘了长天与水波的意境,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引入情感的表达。捣衣声中,秋无迹,表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来临与内心的孤寂。

双影玉骈肩的描写,传达了词人与心中理想伴侣的联系,苔阶划袜莲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亲密感,仿佛两人的身影在幽静的环境中轻轻交融。最后几句提到生未识湘皋,心知是二姚,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尽管未曾见过,却在内心深处早已埋下了种子。这种情感的表达,使整首词充满了浪漫和思念的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长天绿泻蟾波湿:描绘了天空的宽广与水波的细腻,营造出清新的自然环境。
  2. 捣衣声里秋无迹:捣衣声中透出一种寂静,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但又没有显著的痕迹,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3. 双影玉骈肩:两个人的身影交错在一起,象征着亲密与默契。
  4. 苔阶划袜莲:轻柔的动作,传达出温柔的情感。
  5. 幽怀延好梦:内心的思念延续着美好的梦境,表现出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6. 隔著巫云重:暗示着情感的障碍和距离。
  7. 生未识湘皋:虽未曾见过湘江的美景,却心中已知。
  8. 心知是二姚:表达了对美的向往与内心的认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意。
  • 拟人:给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读者更易产生共鸣。
  • 对仗:词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爱情与梦境的渴望,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浪漫的情感氛围。

意象分析

  • 长天:象征广阔与自由。
  • 蟾波:代表静谧与温柔。
  • 双影:象征亲密关系与情感交融。
  • 苔阶:象征幽静之所,内心的宁静。
  • 巫云:代表神秘与障碍。
  • 湘皋:象征理想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长天”指的是什么?
    A. 山脉
    B. 河流
    C. 广阔的天空

  2. 填空题:诗中“生未识湘皋”的意思是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捣衣声里秋无迹”表示秋天的痕迹很明显。 (对/错)

答案

  1. C
  2. 虽未曾见过湘江的美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以幽静的自然景象和对爱情的思念为主题,情感细腻。
  • 温庭筠《更漏子》:表现出的孤独感与对过往的追忆,风格相似但情感基调略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屈秉筠《清代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词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