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 冬夜
千林摇落群芳歇。
梅花冷伴中庭月。
巷柝一声声。
幽闺香梦惊。
锦衾羞彩凤。
灯影和愁共。
梦影杳如烟。
乌啼霜满天。
白话文翻译
在这千树林木的秋冬之际,万物凋零,花儿纷纷落下。梅花在冷寂中与庭院中的明月相伴。街巷中,夜半的警钟声一声声响起。幽静的闺房中,我的香梦被惊醒。华丽的锦被下,我的美丽羞怯如彩凤。灯下的影子与愁绪交织在一起。梦中的影子恍若烟雾般消散无踪。夜空中,乌鸦啼叫,霜满大地。
注释
- 摇落:摇动、落下,形容树木因风而掉落的景象。
- 群芳:指各种花朵。
- 巷柝:夜间巡逻时敲打的木杖,发出声响,象征夜的寂静和安全的隐忧。
- 幽闺:指女子的卧室,通常用于形容幽静的环境。
- 锦衾:绣有花纹的被子,象征华丽。
- 灯影:指烛光或灯光的影子,常与思绪、情感相联系。
- 乌啼:乌鸦的鸣叫,常用于表达孤寂或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蕙纕,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她的作品多以女性视角出发,描绘内心情感及对生活的思考,其诗词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寒冷的冬夜,描绘了冬季的凄凉与孤独。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感受到周围的萧索和内心的孤寂,借梅花与月亮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歌鉴赏
《菩萨蛮 冬夜》是一首充满孤寂和思索的词作,诗人在冬夜的寂静中,感受到周围的萧条与内心的愁怨。开篇以“千林摇落群芳歇”引入,营造出一种凋零的氛围,暗示了秋冬的无情,万物凋零的景象,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悲凉。而后“梅花冷伴中庭月”,梅花的冷艳与庭院的明月交相辉映,形成了一种清冷而孤独的美。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夜间的巷道,巷柝声声,似乎在警示着什么。这种声音与“幽闺香梦惊”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梦中的安宁与现实的干扰。诗人用“锦衾羞彩凤”象征自己在华丽外表下的内心羞怯,暗示了女性在社会与自我之间的挣扎。
“灯影和愁共”,灯光与愁绪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而“梦影杳如烟”则表现出梦境的虚幻与不真实,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最后以“乌啼霜满天”收尾,乌鸦的啼叫与霜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孤独的叹息。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意象的运用,深刻地表达了冬夜的孤独与内心的愁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林摇落群芳歇:千树万林因寒风摇动,绚丽的花朵纷纷凋零,暗示了冬天的到来和生命的消逝。
- 梅花冷伴中庭月:梅花在寒冷中盛开,照映着庭院的月光,形成一种冷寂而清雅的意境。
- 巷柝一声声:夜深人静,巷子里传来巡逻的敲打声,增添了夜的孤独与警觉。
- 幽闺香梦惊:在宁静的卧室中,香甜的梦被惊扰,象征内心的烦恼与不安。
- 锦衾羞彩凤:华丽的被子下,心中羞怯仿佛彩凤般美丽,表现出女性的内心矛盾。
- 灯影和愁共:灯光的影子与愁绪交织,形成一种复杂而忧伤的情感。
- 梦影杳如烟:梦中的影子恍若烟雾般消散,表现出理想的虚幻与现实的失落。
- 乌啼霜满天:夜空中乌鸦的啼叫,映衬着满天的霜,象征着生命的孤独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梦比作被惊扰的状态,形象地传达出内心的动荡。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锦衾羞彩凤,灯影和愁共”。
- 拟人:将影子与愁绪拟人化,使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受。寒冷的冬夜与内心的愁苦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挣扎。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代表了在寒冬中仍然绽放的生命力。
- 月亮:常常与思念、孤独相联系,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感情寄托。
- 灯影: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情感与思绪,传达出一种朦胧的感觉。
- 乌鸦:常用于象征不幸与孤独,增添了诗歌的悲凉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巷柝”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巡逻时的木杖
- C. 夜间的星星
-
填空题:在诗的最后一句中,诗人提到“乌啼霜满天”,这是用来表达__。
-
判断题:诗中梅花与月亮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孤独情感。 (对/错)
答案
- B
- 孤独与生命的无常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温庭筠《梦江南》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屈蕙纕的《菩萨蛮 冬夜》更加关注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孤独的体验,而李白则通过月亮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对孤独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