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时间: 2025-04-28 02:22:49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朱孝臧 〔清代〕 春云深宿虚坛,磬初残,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云深深地栖息在空旷的祭坛上,磬声刚刚消散,我们漫步在松树荫下,双手牵引着走出红色的栏杆。 风吹不断,那黄色的一线,是桑干河,又像是无言的夕阳缓缓沉入苍茫的群山之中。

注释:

  • 虚坛:空旷的祭坛。
  • 磬初残:磬声刚刚消散。
  • 双引:双手牵引。
  • 朱阑:红色的栏杆。
  • 桑干:指桑干河,位于中国北方。
  • 无语下苍山:形容夕阳无声地沉入群山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孝臧,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著称。此诗描绘了与友人同登戒坛千佛阁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叹。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春日的傍晚,诗人朱孝臧与友人瞻园一同登上戒坛千佛阁,观赏周围的自然景色,感慨时光的流逝,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的云、松树、夕阳等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诗中“春云深宿虚坛”一句,以云的深宿来象征时间的静谧与深远,而“磬初残”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后句“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漫步松林,手牵手走出栏杆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最后两句“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则通过对比桑干河与夕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云深宿虚坛”:春日的云深深地栖息在空旷的祭坛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2. “磬初残”:磬声刚刚消散,暗示时间的流逝。
  3. “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漫步松林,手牵手走出栏杆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和谐。
  4.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风吹不断,那黄色的一线,既像是桑干河,又像是夕阳。
  5. “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夕阳无声地沉入群山之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春云深宿虚坛”中的“深宿”,赋予云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意。
  • 比喻:如“黄一线,是桑干”,将夕阳比作桑干河,形象生动。
  • 对仗:如“吹不断,黄一线”,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云、松树、夕阳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春云:象征时间的静谧与深远。
  • 松阴:代表宁静与和谐。
  • 夕阳:表达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虚坛”指的是什么? A. 空旷的祭坛 B. 虚构的坛 C. 真实的坛 答案:A

  2. 诗中的“黄一线”最可能指的是什么? A. 桑干河 B. 夕阳 C. 黄色的线 答案:B

  3. 诗中的“双引”是什么意思? A. 双手牵引 B. 双倍的引力 C. 双重的引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慨。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与朱孝臧的《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两者都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而朱孝臧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收录了朱孝臧等多位清代诗人的作品,是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