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隆佑太后挽歌辞三首 刘子翚 〔宋代〕
俭约身为率,忧勤寿岂延。 钟残长乐夜,日断泰陵烟。 归驭应奔月,余勋赖补天。 伤心南渡日,一棹赣江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以节俭简约为榜样,忧国忧民使得寿命未能延长。长乐宫的钟声在夜晚残响,太阳不再照耀泰陵的烟雾。归去的马车应当奔向月亮,留下的功勋依赖于补天。在伤心南渡的日子里,一叶小舟在赣江上漂泊。
注释: 字词注释:
- 俭约:节俭简约。
- 身为率:作为榜样。
- 忧勤:忧国忧民。
- 寿岂延:寿命未能延长。
- 钟残:钟声残响。
- 长乐:长乐宫,古代宫殿名。
- 日断:太阳不再照耀。
- 泰陵:古代帝王陵墓。
- 归驭:归去的马车。
- 奔月:奔向月亮,比喻归去。
- 余勋:留下的功勋。
- 补天: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比喻弥补国家的不足。
- 伤心:极度悲伤。
- 南渡:指南宋时期,宋室南迁。
- 一棹:一叶小舟。
- 赣江:江名,流经江西。
典故解析:
- 补天:源自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这里比喻弥补国家的不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子翚(约1080-1142),字子翚,号东篱,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为隆佑太后所作的挽歌,表达了对太后的哀悼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隆佑太后去世后所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太后的哀悼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隆佑太后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俭约身为率,忧勤寿岂延”一句,既赞扬了太后的节俭和忧国忧民,又暗含了对太后寿命未能延长的遗憾。后文通过“钟残长乐夜,日断泰陵烟”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哀伤和无奈的氛围。最后两句“伤心南渡日,一棹赣江船”,则直接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太后逝去的悲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挽歌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俭约身为率,忧勤寿岂延”:赞扬太后以节俭简约为榜样,忧国忧民,但寿命未能延长。
- “钟残长乐夜,日断泰陵烟”:长乐宫的钟声在夜晚残响,太阳不再照耀泰陵的烟雾,营造哀伤氛围。
- “归驭应奔月,余勋赖补天”:归去的马车应当奔向月亮,留下的功勋依赖于补天,比喻太后的功绩和国家的未来。
- “伤心南渡日,一棹赣江船”:在伤心南渡的日子里,一叶小舟在赣江上漂泊,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修辞手法:
- 比喻:“归驭应奔月”比喻太后的归去,“余勋赖补天”比喻太后的功绩和国家的未来。
- 意象:通过“钟残长乐夜”、“日断泰陵烟”等意象,营造哀伤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隆佑太后的哀悼,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太后逝去的悲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残:钟声残响,营造哀伤氛围。
- 长乐夜:长乐宫的夜晚,暗含哀伤。
- 日断:太阳不再照耀,暗喻国家命运的不确定。
- 泰陵烟:泰陵的烟雾,暗含哀悼。
- 归驭:归去的马车,比喻太后的归去。
- 奔月:奔向月亮,比喻归去。
- 补天: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的故事,比喻弥补国家的不足。
- 伤心:极度悲伤。
- 南渡日:指南宋时期,宋室南迁,暗含国家命运的忧虑。
- 一棹:一叶小舟,比喻漂泊不定。
- 赣江船:赣江上的小舟,暗含漂泊不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俭约身为率”指的是什么? A. 太后的节俭 B. 太后的忧国忧民 C. 太后的寿命 答案:A
-
“钟残长乐夜”中的“长乐”指的是什么? A. 长乐宫 B. 长乐坊 C. 长乐县 答案:A
-
“归驭应奔月”中的“奔月”比喻什么? A. 太后的归去 B. 太后的功绩 C. 国家的未来 答案:A
-
“余勋赖补天”中的“补天”比喻什么? A. 太后的功绩 B. 国家的未来 C. 弥补国家的不足 答案:C
-
“伤心南渡日”中的“南渡”指的是什么? A. 宋室南迁 B. 太后的南渡 C. 诗人的南渡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 杜甫《春望》: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词对比:
- 刘子翚《隆佑太后挽歌辞三首》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但刘子翚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刘子翚《隆佑太后挽歌辞三首》与杜甫《春望》:两首作品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刘子翚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刘子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刘子翚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