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晦庵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3:33:24

不上龙门五过秋,袖诗还是觅扁舟。

胡然贫病祇如昔,听尔行藏随所由。

未厌室人能我谪,故防知己作公羞。

孟郊五十酸寒尉,想见溧阳神尚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呈晦庵二首 其二 赵蕃 〔宋代〕 不上龙门五过秋,袖诗还是觅扁舟。 胡然贫病祇如昔,听尔行藏随所由。 未厌室人能我谪,故防知己作公羞。 孟郊五十酸寒尉,想见溧阳神尚游。

白话文翻译:

没有登上龙门已经过了五个秋天,我依然带着诗篇寻找小船。 为何贫穷和疾病依旧如昔,任由你行踪不定,随遇而安。 未能满足家中人的责备,因此要防止知己让我感到羞愧。 孟郊五十岁还是个酸寒的小官,可以想象他在溧阳的神情依旧游离。

注释:

  • 龙门:比喻高官显位。
  • 袖诗:指随身携带的诗稿。
  • 觅扁舟:寻找隐逸或游历的机会。
  • 胡然:为何。
  • 祇如昔:依旧如从前。
  • 行藏:行踪,指生活方式。
  • 未厌:未能满足。
  • 室人:家中的人。
  • 谪:责备。
  • 故防:因此要防止。
  • 知己:了解自己的人。
  • 公羞:公开的羞愧。
  • 孟郊:唐代诗人,曾任溧阳县尉。
  • 酸寒尉:指官职低微,生活贫困。
  • 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市,孟郊曾任职的地方。
  • 神尚游:神情依旧游离,指孟郊的精神状态。

诗词背景: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赵蕃写给晦庵的,晦庵可能是他的朋友或同僚。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提到了孟郊的境遇,可能是借此表达自己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不上龙门五过秋”,用“龙门”比喻高官显位,暗示作者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已经过了五个秋天。第二句“袖诗还是觅扁舟”,表明作者依然带着诗稿,寻找隐逸或游历的机会,显示出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第三、四句反映了作者的贫困和疾病依旧如昔,但他任由自己行踪不定,随遇而安。第五、六句提到家中人的责备和知己的羞愧,显示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后两句提到孟郊的境遇,可能是借此表达自己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孟郊的同情和理解。

诗词解析:

  • 首句“不上龙门五过秋”,用“龙门”比喻高官显位,暗示作者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已经过了五个秋天。
  • 第二句“袖诗还是觅扁舟”,表明作者依然带着诗稿,寻找隐逸或游历的机会,显示出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 第三、四句反映了作者的贫困和疾病依旧如昔,但他任由自己行踪不定,随遇而安。
  • 第五、六句提到家中人的责备和知己的羞愧,显示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 最后两句提到孟郊的境遇,可能是借此表达自己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孟郊的同情和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门”比喻高官显位。
  • 拟人:“听尔行藏随所由”中的“听”字赋予了行踪以人的行为。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不上龙门五过秋”与“袖诗还是觅扁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意象分析:

  • 龙门:比喻高官显位,象征着作者未能实现的抱负。
  • 袖诗:随身携带的诗稿,象征着作者的文学追求和隐逸的愿望。
  • 扁舟:隐逸或游历的工具,象征着自由和隐逸生活。
  • 孟郊:唐代诗人,象征着贫困和官职低微的境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龙门”比喻什么? A. 高官显位 B. 隐逸生活 C. 文学追求 D. 贫困疾病

  2. 诗中的“袖诗”指的是什么? A. 随身携带的诗稿 B. 隐逸的愿望 C. 贫困的生活 D. 官职低微

  3. 诗中的“孟郊”指的是谁? A. 唐代诗人 B. 宋代诗人 C. 高官显位 D. 隐逸生活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和对贫困生活的感慨。
  • 赵蕃的其他诗作:如《呈晦庵二首 其一》,同样表达了作者对现状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孟郊的《游子吟》与赵蕃的《呈晦庵二首 其二》:两者都表达了贫困和官职低微的境遇,但孟郊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孟郊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孟郊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