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同用深字)》
时间: 2025-01-27 03:1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索莫少颜色,池边无主禽。
难收带泥翅,易结著人心。
顶毳落残碧,尾花销暗金。
放归飞不得,云海故巢深。
白话文翻译:
这只孔雀的颜色逐渐褪去,池边的鸟儿没有主人。
难以收回带着泥土的翅膀,却容易让人产生感情。
它的顶羽已经掉落,剩下的青色逐渐消退,尾羽的金色也黯然失色。
放归大自然却无法飞翔,它在云海中失去了原来的巢穴。
注释:
字词注释:
- 索莫:索取、寻找,形容颜色变得暗淡。
- 无主禽:没有主人的鸟,指池中的孔雀。
- 带泥翅:沾有泥土的翅膀,暗示孔雀的状态不佳。
- 顶毳:顶上的羽毛。
- 残碧:残存的青色。
- 暗金:失去光彩的金色。
- 放归:被放回自然。
- 云海故巢:失去的老巢在遥远的云海之中。
典故解析:
孔雀在古代文化中常象征着美丽和高贵,同时也常常与失落、流离失所的主题相联系。诗中反映了对美好事物失去后的惋惜与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关怀闻名。他的诗作多涉及政治、民生、爱情等主题,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期,正值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之时。诗中通过孔雀这一意象,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是白居易的一首感怀之作,诗中通过描绘一只孔雀的衰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失去后的惋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全诗的前两句描写孔雀的现状,色彩暗淡,失去了生机,体现出一种孤独与无主的感觉,仿佛在隐喻人事的变迁。
接着,诗人以“难收带泥翅,易结著人心”来表现人的情感,尽管孔雀的身体状态不佳,却容易引发人们的共鸣和同情,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复杂性。顶毳和尾花的描写,不仅表现了孔雀的外在美丽的消逝,更传达出一种内心的悲伤与惋惜。
最后,结尾一句“放归飞不得,云海故巢深”,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突出了孔雀的无奈与失落。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意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的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索莫少颜色:诗的开头,直接描绘孔雀的状态,色彩变得黯淡,暗示失去昔日的光辉。
- 池边无主禽:进一步说明孔雀的孤独,身处无人问津的环境。
- 难收带泥翅,易结著人心: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同情,尽管孔雀受损,但它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 顶毳落残碧,尾花销暗金:对孔雀羽毛的细致描写,象征着美的衰退,体现出时光无情的流逝。
- 放归飞不得,云海故巢深:结尾反映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无奈,暗示着失去的难以再找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孔雀的衰落比作美好事物的消逝。
- 拟人:通过情感的描写,使孔雀似乎有了人的情感。
- 对仗:如“顶毳”与“尾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失去美好事物的惋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孔雀:象征美丽与高贵,代表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池:象征着栖息与归属,反映出孤独无助的状态。
- 泥翅:代表着失落与沧桑,暗示着人世间的无常。
- 云海:象征着遥远与不可追寻的美好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索莫少颜色”意指什么?
- A. 孔雀的颜色变得鲜艳
- B. 孔雀的颜色变得暗淡
- C. 孔雀在池中游动
-
“难收带泥翅,易结著人心”中“著人心”的意思是?
- A. 引发人的厌恶
- B. 引起人的同情
- C. 让人感到愉悦
-
此诗主要表达的是?
-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 B. 对自然的赞美
- C. 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对比白居易的《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人生的无常与感伤,但杜甫更侧重于人生的苍凉,而白居易则通过孔雀的意象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