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秋喜凉》

时间: 2025-01-27 03:14:16

过得炎蒸月,尤宜老病身。

衣裳朝不润,枕簟夜相亲。

楼月纤纤早,波风袅袅新。

光阴与时节,先感是诗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秋喜凉
过得炎蒸月,尤宜老病身。
衣裳朝不润,枕簟夜相亲。
楼月纤纤早,波风袅袅新。
光阴与时节,先感是诗人。

白话文翻译:

在经历了炎热的夏季后,尤其是对于身体虚弱的我来说,秋天的凉爽格外令人欣喜。白天的衣服早上不再湿润,夜晚的床铺也显得格外亲切。楼阁上的月光显得纤细而清朗,波浪和风也显得柔和而新鲜。时间与季节的更替,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我们这些诗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炎蒸月:指炎热的夏季月份。
  • 老病身:年老体弱的人。
  • 衣裳朝不润:早上的衣服不再潮湿。
  • 枕簟:枕头和竹席。
  • 纤纤:形容细长柔美。
  • 袅袅:形容轻盈飘扬的样子。
  • 光阴:时间的流逝。
  • 时节:季节的变化。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明显的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四季更替的敏感以及与自然的深切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文学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著称。他的诗歌多以民生为题材,语言平易,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天,正值白居易晚年,身体渐衰,经历了炎热的夏季后,急切地期待秋天的凉爽。诗中表达了他对季节变化的感受,借此抒发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新秋喜凉》展现了白居易对秋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在经历了炎热的夏季之后,诗人感受到了秋天带来的清凉,这种变化不仅令他感到舒适,更是对身体虚弱的他一种温暖的慰藉。诗中“衣裳朝不润,枕簟夜相亲”两句,生动描绘了秋天早晚的气候特点,传达出一种亲切感和舒适感。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楼月纤纤早,波风袅袅新”,描绘出秋夜的宁静与美丽,月光柔和,波浪轻荡,似乎在呼应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欢愉。最后一句“光阴与时节,先感是诗人”,则表明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悟,诗人总是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季节的更替与生活的变化,赋予这些自然现象以诗意。

整首诗简洁而富有画面感,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过得炎蒸月,尤宜老病身:经历了炎热的夏季,尤其适合身体虚弱的我。
  2. 衣裳朝不润,枕簟夜相亲:早上的衣服不再潮湿,夜晚的床铺显得格外温暖。
  3. 楼月纤纤早,波风袅袅新:楼阁上的月光显得细腻而清澈,波浪和风也显得柔和而新鲜。
  4. 光阴与时节,先感是诗人:时间与季节的变迁,首先感受到的便是我们这些诗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天的凉爽比作一种亲切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喜爱。
  • 拟人:将风和波浪描绘得柔和而新鲜,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如“纤纤早,袅袅新”,形成了音韵上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美好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喜悦与感恩,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炎蒸:代表夏季的炽热与不适。
  • 衣裳:象征生活的日常与气候的影响。
  • 枕簟:代表夜晚的舒适与温馨。
  • 楼月:象征清澈、静谧的夜晚。
  • 波风:象征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节奏。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秋季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期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炎蒸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衣裳朝不润”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 A. 湿润
    • B. 干燥
    • C. 炎热
    • D. 寒冷
  3. “光阴与时节,先感是诗人”中的“诗人”指的是谁?

    • A. 诗的作者
    • B. 所有人
    • C. 季节的变化者
    • D. 自然的观察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在王维的《山居秋暝》中,同样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更强调了山水的壮丽与诗人的孤独感。而白居易的《新秋喜凉》则更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悟,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