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发
白居易
雪发随梳落,霜毛绕鬓垂。
加添老气味,改变旧容仪。
不肯长如漆,无过总作丝。
最憎明镜里,黑白半头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白发的感慨。白发像雪一样从梳子上掉落,霜白的头发绕着鬓角垂下。白发的增添让我的老态愈加明显,改变了我昔日的容颜。我不愿意让头发长得像漆黑那样浓密,但总是变得如丝般细软。最让我厌恶的是每次在明镜中照见自己那半白半黑的头发时。
注释:
- 雪发:指白发,喻其如雪般白。
- 霜毛:同样是指白发,霜是形容头发的颜色。
- 加添老气味:白发的增加使得老态愈发明显。
- 不肯长如漆:不愿意头发长得像黑漆那样黑。
- 明镜:指明亮的镜子,比喻清晰可见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和个人情感,常用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晚年,反映了诗人对衰老的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人面临老去的现实,内心充满了对青春逝去的惋惜。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白发》以简单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对衰老的无奈和对美好岁月的怀念。诗中以“雪发”“霜毛”等意象,生动描绘了白发的状态,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加添老气味,改变旧容仪”表达了内心的失落感,老去不仅是外貌的变化,更是内心世界的改变。
整首诗在情感上不沉重,而是带有一丝淡淡的自嘲和无奈。诗人并不想让头发再黑,但无法避免的白发让他在明镜前倍感失落,“最憎明镜里,黑白半头时”一语道出面对衰老的抵触与无可奈何。通过这首诗,白居易不仅表达了对自身老去的感慨,也反映了普遍的人生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雪发随梳落”:白发如雪般从头发上掉落,描绘出白发的增多。
- “霜毛绕鬓垂”:形容头发变白,霜白的毛发垂落在鬓角,突显衰老。
- “加添老气味”:白发的增加使得老态更加明显。
- “改变旧容仪”:外貌的变化让人感到不再年轻。
- “不肯长如漆”:不愿意让头发再黑,但无力改变。
- “无过总作丝”:白发变得细软,无法再恢复昔日的浓密。
- “最憎明镜里”:最讨厌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白发。
- “黑白半头时”:指头发一半黑一半白的状态,象征着老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雪发”与“霜毛”比喻白发的状态,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反讽:通过对白发的抱怨,折射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衰老的感慨,诗人通过白发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惋惜,同时也反映了人们普遍对老去的无奈与接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发:象征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 霜毛: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明镜:象征自我反思与现实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的《白发》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青春的怀念
- B. 对爱情的思考
- C. 对自然的描写
-
“雪发随梳落”中的“雪发”指的是什么?
- A. 黑发
- B. 白发
- C. 金发
-
诗中“黑白半头时”意味着什么?
- A. 头发完全是黑色
- B. 头发完全是白色
- C. 头发一半黑一半白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对时间、亲情的思考。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慨和珍惜。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白发》与李白《夜泊牛津口》:前者侧重于对衰老的无奈,后者则强调对自由与生活的追求,二者在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