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秋郊居八首 赵蕃 〔宋代〕 病夫慵出长蓬蒿,但见刍薪价益高。积雨了知寒在候,我方随事典衣袍。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个病人懒得出门,长时间待在长满蓬蒿的地方,只看到柴火的价格越来越高。连绵的雨水让我知道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我只好随着需要典当衣物来应对。
注释:
- 病夫:指作者自己,因病而懒于外出。
- 慵出:懒得出去。
- 蓬蒿:野草,这里指荒芜的地方。
- 刍薪:柴火。
- 益高:越来越高。
- 积雨:连绵不断的雨。
- 了知:明白,知道。
- 寒在候: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
- 随事:根据需要。
- 典衣袍:典当衣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这首诗是他在晚秋时节,因病困居郊外,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季节的变化而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晚秋时节的生活状态和感受。由于疾病,他无法外出,只能困居在荒芜的地方。同时,他注意到柴火价格的上涨,预示着寒冷季节的到来,为了应对生活所需,不得不典当衣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晚秋时节的生活困境和内心感受。诗中“病夫慵出长蓬蒿”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因病而懒于外出的状态,也暗示了他所处环境的荒凉。“但见刍薪价益高”则进一步反映了生活的艰辛,柴火价格的上涨预示着寒冷季节的到来,增加了生活的压力。最后两句“积雨了知寒在候,我方随事典衣袍”,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只能通过典当衣物来应对。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病夫慵出长蓬蒿”:首句直接点明作者因病而懒于外出,困居在荒芜的地方,长满蓬蒿的环境增添了孤寂和荒凉的氛围。
- “但见刍薪价益高”:次句通过柴火价格的上涨,反映了生活的艰辛和物资的匮乏,同时也预示着寒冷季节的到来。
- “积雨了知寒在候”:第三句通过连绵的雨水,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雨水预示着寒冷的到来。
- “我方随事典衣袍”: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只能通过典当衣物来应对,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作者的坚韧。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长蓬蒿”比喻荒芜的环境,增强了孤寂和荒凉的氛围。
- 拟人:“积雨了知寒在候”中的“了知”赋予了雨水以人的感知能力,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化的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作者在晚秋时节的生活困境和内心感受。通过描绘病困居郊外的环境、柴火价格的上涨和典当衣物的无奈,展现了生活的艰辛和作者的坚韧。
意象分析:
- 蓬蒿:象征荒芜和孤寂的环境。
- 刍薪:象征生活的艰辛和物资的匮乏。
- 积雨:象征季节的变化和寒冷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病夫慵出长蓬蒿”中的“慵出”是什么意思? A. 懒得出去 B. 喜欢出去 C. 不得不出去 D. 经常出去
- 诗中“但见刍薪价益高”中的“刍薪”指的是什么? A. 粮食 B. 柴火 C. 衣物 D. 书籍
- 诗中“积雨了知寒在候”中的“了知”是什么意思? A. 不知道 B. 明白,知道 C. 猜测 D. 怀疑
- 诗中“我方随事典衣袍”中的“典衣袍”是什么意思? A. 购买衣物 B. 典当衣物 C. 赠送衣物 D. 丢弃衣物
答案:1. A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秋景,表达了隐逸生活的宁静和超脱。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晚秋郊居八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情感。赵蕃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困境和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对理解赵蕃的诗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