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刘正之少陵像二首 其一 赵蕃 〔宋代〕 逢人欲问成都事,见说成都信便回。 欲问草堂亡恙否,恍然图像对人开。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遇到人就想询问成都的事情,听说成都的消息就立刻返回。想要问草堂是否安好,恍惚间画像仿佛对人展开。
注释: 字词注释:
- 逢人: 遇到人。
- 欲问: 想要询问。
- 成都事: 成都的事情。
- 见说: 听说。
- 信便回: 消息传来就立刻返回。
- 草堂: 指杜甫在成都的居所,即杜甫草堂。
- 亡恙: 是否安好。
- 恍然: 恍惚间。
- 图像: 指刘正之少陵的画像。
- 对人开: 仿佛对人展开。
典故解析:
- 草堂: 杜甫在成都的居所,杜甫草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点,杜甫在此创作了许多著名诗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与韩淲并称“二泉”。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为刘正之少陵的画像所作,表达了对成都及杜甫草堂的关心和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询问成都的事情和草堂的安危,表达了诗人对成都及杜甫草堂的深厚情感。诗中“逢人欲问成都事”和“欲问草堂亡恙否”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成都和草堂的关心。而“恍然图像对人开”则通过视觉意象,增强了诗人对成都和草堂的情感投入,仿佛画像能够回应诗人的询问,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逢人欲问成都事”,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的关心和好奇。
- 第二句“见说成都信便回”,说明了诗人对成都消息的重视,一旦听说就立刻返回。
- 第三句“欲问草堂亡恙否”,直接询问草堂是否安好,体现了诗人对杜甫草堂的关心。
- 第四句“恍然图像对人开”,通过视觉意象,增强了诗人对成都和草堂的情感投入。
修辞手法:
- 拟人: “恍然图像对人开”中的“对人开”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画像以生命,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成都及杜甫草堂的关心和向往,通过询问和视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地方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成都: 文化名城,杜甫的居住地。
- 草堂: 杜甫在成都的居所,象征着文学和历史的传承。
- 图像: 刘正之少陵的画像,通过视觉意象增强了诗人的情感投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草堂”是指谁的居所? A. 赵蕃 B. 杜甫 C. 刘正之 D. 韩淲
-
诗中的“恍然图像对人开”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 B. 杜甫
- B. 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赵蕃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成都的关心和向往,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杜甫全集》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