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曾秀州逢四首 赵蕃 〔宋代〕 诸到江西得正宗,后来曾吕出群雄。 大阳遗履归何处,端欲从公一破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曾秀州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从他那里得到启迪和教诲的愿望。诗中提到“诸到江西得正宗”,意指曾秀州在江西得到了正统的学问;“后来曾吕出群雄”,赞扬曾秀州和吕氏(可能是指吕祖谦)是出类拔萃的人物。最后两句“大阳遗履归何处,端欲从公一破聋”,用“大阳遗履”的典故表达了对曾秀州的追随和求教之心,希望他能为自己解惑。
注释:
字词注释:
- 诸:各位,这里指曾秀州。
- 江西:地名,指曾秀州所在的地方。
- 正宗:正统的学问或教派。
- 曾吕:指曾秀州和吕氏,可能是指吕祖谦。
- 出群雄:出类拔萃的人物。
- 大阳遗履: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在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次故意掉鞋,张良都捡起来给他穿上,黄石公因此传授给他兵书。这里比喻曾秀州是值得追随的智者。
- 端欲:正想,正希望。
- 从公:跟随您,向您学习。
- 一破聋:破除愚昧,得到启迪。
典故解析:
- 大阳遗履:这个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讲述了张良在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次故意掉鞋,张良都捡起来给他穿上,黄石公因此传授给他兵书。这里用这个典故来比喻曾秀州是值得追随的智者,作者希望从他那里得到智慧和教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赵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诗人,他与当时居住在上饶的韩淲 (biāo) 齐名,号称“上饶二泉”,同为江西诗派的殿军人物。这首诗是赵蕃写给曾秀州的,表达了对曾秀州的敬仰和求教之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赵蕃对曾秀州的学问和品德深感敬佩的情况下创作的,他希望能够从曾秀州那里得到启迪和教诲,破除自己的愚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曾秀州的赞扬和对自己求教之心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智者的敬仰。诗中“诸到江西得正宗”一句,既表达了对曾秀州学问的认可,也暗示了自己对正统学问的向往。“后来曾吕出群雄”则进一步赞扬了曾秀州和吕氏的卓越才能。最后两句用“大阳遗履”的典故,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希望从曾秀州那里得到智慧和教诲的愿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诸到江西得正宗”,点明了曾秀州在江西得到了正统的学问,这是对曾秀州学问的认可。
- 第二句“后来曾吕出群雄”,赞扬了曾秀州和吕氏的卓越才能,他们是出类拔萃的人物。
- 第三句“大阳遗履归何处”,用“大阳遗履”的典故,表达了对曾秀州的追随和求教之心。
- 第四句“端欲从公一破聋”,明确表达了自己希望从曾秀州那里得到启迪和教诲的愿望,希望他能为自己解惑。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大阳遗履”的典故,比喻曾秀州是值得追随的智者。
- 对仗:诗中“诸到江西得正宗”与“后来曾吕出群雄”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曾秀州的敬仰和求教之心,展现了作者对学问的追求和对智者的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阳遗履:这个意象象征着智者和追随者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曾秀州的追随和求教之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大阳遗履”典故出自哪部史书? A. 《史记·留侯世家》 B. 《汉书·张良传》 C. 《后汉书·黄石公传》 D. 《三国志·张良传》
-
诗中“端欲从公一破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 A. 希望曾秀州能为自己解惑 B. 希望曾秀州能传授兵法 C. 希望曾秀州能带自己出征 D. 希望曾秀州能成为自己的导师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推荐阅读赵蕃的其他作品,如《寄曾秀州》、《寄吕祖谦》等,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赵蕃的诗风和思想。
诗词对比:
- 可以与吕祖谦的诗作进行对比,了解两位诗人在同一时期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创作。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赵蕃在内的多位诗人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