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十八滩》
时间: 2024-09-19 20:38: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十八滩
作者: 湛若水 〔明代〕
行行十八滩,一滩度一劫。
劫尽逢水源,平澜见明月。
踏月逾庾关,于兹是小歇。
人世多滟滪,寻常互倾灭。
我身在风涛,阅月百圆缺。
此事难重陈,重陈五情热。
白话文翻译:
沿着江流走过十八滩,每一滩都是一次劫难。
劫难尽头终于遇上水源,波平浪静中看见明月。
踏着月光越过庾关,在这里稍作歇息。
人世间的沧桑变化,常常让彼此的情感消逝。
我身处风涛之中,经历了月圆月缺的循环。
这些事情难以再重述,重述时却又情感热烈无比。
注释:
字词注释:
- 滩: 流水中的沙洲或浅滩。
- 劫: 障碍、困厄。
- 逢: 遇到、遭遇。
- 平澜: 水面平静。
- 庾关: 地名,古时的关口。
- 滟滪: 指波光粼粼,形容水面。
- 倾灭: 消失、消散。
- 风涛: 风浪,指险恶的环境。
- 重陈: 再次叙述。
- 五情热: 指人情的喜怒哀乐。
典故解析:
- 庾关: 历史上著名的山关,象征着险阻与旅途的艰辛。
- 月圆月缺: 代表人生的变化与无常,常用于抒发人生苦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湛若水,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抒情和描写自然景色。他的诗作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过十八滩》创作于作者旅行途中,表达了他对旅途艰辛的感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透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世的感慨,反映了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诗歌鉴赏:
《过十八滩》是一首描绘旅途艰辛与人生哲理的诗。诗中“行行十八滩,一滩度一劫”开头便引人入胜,生动地刻画了旅途的艰难与挑战。每一滩如同人生中的一个障碍,意味着要经历重重考验。接着“劫尽逢水源,平澜见明月”则展现出在经历了艰难困苦后,终于迎来了平静与希望的时刻,月亮的象征意义更是增添了诗的意境,令人思考生命中的光明与黑暗。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通过“踏月逾庾关,于兹是小歇”传达出一种短暂的休憩与思索,仿佛在提醒我们人生的旅途中,不仅要迎接挑战,也要懂得停下来反思。最后几句“我身在风涛,阅月百圆缺”更加强调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风涛象征着生命的波折,而月的圆缺则暗示着人生的不同阶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整体来看,诗歌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人生的苦乐交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更引发了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展现了湛若水深邃的哲学思考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行十八滩: 描述诗人在旅途中的艰辛,暗示着人生的曲折。
- 一滩度一劫: 每经过一滩,都是一次考验,象征人生的磨难。
- 劫尽逢水源: 在经历重重困难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向希望的水源。
- 平澜见明月: 水面平静,明月高悬,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明朗。
- 踏月逾庾关: 走过庾关,借用古关隘的意象,表现旅途的艰难。
- 于兹是小歇: 在此稍作停歇,暗示旅途的短暂安宁。
- 人世多滟滪: 人生中充满波折与变故。
- 寻常互倾灭: 常见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因为生活的变迁而消失。
- 我身在风涛: 自身处于风浪之中,感受到生活的动荡。
- 阅月百圆缺: 目睹月亮的圆缺变化,象征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 此事难重陈: 这些经历难以再述,强调了经历的难忘。
- 重陈五情热: 回忆往事时,情感依然炽热。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十八滩”比喻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 拟人: 人世间的“滟滪”赋予了波动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 诗句中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强调了经历艰难与挫折后所获得的生命智慧与哲理,同时也反映了对人世无常、情感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十八滩: 旅途中的艰难与考验。
- 明月: 希望与光明的象征。
- 庾关: 旅途的阻碍与挑战。
- 风涛: 生活的动荡与不安。
- 圆缺: 生命的变化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八滩”象征着什么?
A. 旅途的美好
B. 人生的艰难与挑战
C. 休息的地方 -
“平澜见明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与绝望
B. 希望与宁静
C. 忧伤与怀念 -
诗人提到的“我身在风涛”意味着什么?
A. 生活的安宁
B. 人生的动荡与不安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 都描述了旅途中的感受,但李白的诗更显豪情壮志,而湛若水则更注重内心的体验与哲理思考。
- 《登高》: 杜甫的诗同样充满人生感慨,但更偏重于社会的苦难与个人的悲情,湛若水则更多地关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