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江心寺留题》
时间: 2025-01-11 09:03: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隔江孤屿敞空门,不似山林不似村。
双塔昼深樟树影,半阶寒沁海潮痕。
连城客到诗常满,别岛僧回粥尚温。
欲寄微躯恨无策,暂时相赏慰羁魂。
白话文翻译:
隔着江水,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岛,寺庙的大门敞开着,这里与山林、村庄都不同。
双塔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深邃,樟树的影子映在地面上,半阶石阶上留下了海潮的痕迹。
与远道而来的客人相聚,吟诗作对,杯满酒盈;而离开的僧人送走了温热的粥。
我想寄托我的微薄身体,但无计可施,只能暂时欣赏这一切,慰藉我漂泊的灵魂。
注释:
- 孤屿:孤独的小岛。
- 敞空门:寺庙的大门敞开,象征着欢迎和开放。
- 双塔:指寺庙的双塔,象征着佛教的庄严。
- 寒沁:寒意渗透,形容潮湿的感觉。
- 连城客:形容从远方而来的客人。
- 微躯:指自己微小的身体,表达渺小感。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孤独与思乡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褧(生卒年不详)是元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南宋末年,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江心寺,表达了诗人在寺庙中游览时的感受,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当下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永嘉江心寺留题》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文情感交融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江心寺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恬静而又孤独的环境。诗人在孤寂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乡之情。首联以“隔江孤屿敞空门”开篇,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孤岛的空灵感和寺庙开放大门的象征,传达出一种欢迎与孤独并存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双塔和樟树的影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石阶上的潮痕更是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
诗中提到的“连城客”和“别岛僧”,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温情,尽管短暂却是心灵的慰藉。最后两句“欲寄微躯恨无策,暂时相赏慰羁魂”,更是将个人的渺小与对生活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在描写江心寺的风景,更是在表达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隔江孤屿敞空门:孤岛的寺庙大门敞开,给人一种宁静与欢迎的感觉。
- 不似山林不似村:强调寺庙的独特性,与周围的自然与人居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 双塔昼深樟树影:描绘了寺庙的双塔和樟树的影子,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半阶寒沁海潮痕:石阶上潮湿的痕迹,暗示时间的流逝。
- 连城客到诗常满:远道而来的客人,与他人共同吟诗作对。
- 别岛僧回粥尚温:离开的僧人带走了温热的粥,表现了一种温情。
- 欲寄微躯恨无策:渺小的身体无法寄托情感,流露出无奈。
- 暂时相赏慰羁魂:在此时此刻,暂时欣赏眼前的美景,慰藉孤独的心灵。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岛与寺庙比作心灵的寄托。
- 拟人:石阶上的潮痕被赋予了时间流逝的情感。
- 对仗:如“连城客到”和“别岛僧回”,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心寺的景色,表达了对孤独、思乡以及人与人之间温情的感悟,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孤屿:象征孤独与独立,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双塔:象征信仰与庄严,代表着对佛教的尊崇。
- 樟树影:象征宁静与思考,反映出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状态。
- 海潮痕: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孤屿”指的是什么?
- A. 一座山
- B. 一座小岛
- C. 一座村庄
-
“欲寄微躯恨无策”中“微躯”指的是?
- A. 诗人的身体
- B. 一只小鸟
- C. 一片叶子
-
诗中表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 A. 快乐
- B. 忧伤与思乡
-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自然景色与孤独感。
诗词对比:
- 比较宋褧的《永嘉江心寺留题》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隐逸与自然的融合,而宋褧则更关注人际关系与内心情感的寄托。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元明清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