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斋雨后月出即事》

时间: 2025-04-27 19:22:17

雨后虚堂清梦长,不堪风露袭荷裳。

湿云散去山容瘦,新月飞来海气凉。

丹桂生香秋兔老,青松舞影莫蛟翔。

骚翁不管茅斋冷,满挹蟾光入酒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斋雨后月出即事
作者: 叶颙 〔元代〕

雨后虚堂清梦长,
不堪风露袭荷裳。
湿云散去山容瘦,
新月飞来海气凉。
丹桂生香秋兔老,
青松舞影莫蛟翔。
骚翁不管茅斋冷,
满挹蟾光入酒觞。

白话文翻译:

雨后,空荡的堂屋里,清梦悠长;
不胜风露的侵袭,湿润了衣裳。
湿云散去,山的轮廓显得瘦削,
新月飞来,带着海的凉意。
丹桂的香气袭来,秋天的兔子渐渐老去,
青松的影子在舞动,不见蛟龙飞翔。
骚翁不在乎茅斋的寒冷,
满杯蟾光,尽情入酒觞中。

注释:

  • 虚堂:空荡的堂屋,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荷裳:荷叶制成的衣裳,代表清新和雅致。
  • 湿云:指雨后潮湿的云彩。
  • 丹桂:指桂花,象征秋天的丰收和香气。
  • 秋兔:指秋天的兔子,寓意时光的流逝。
  • 骚翁:指诗人自己,骚指诗歌。
  • 蟾光:指月光,蟾蜍象征月亮。

典故解析:

  • 丹桂:桂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清香,常与秋天的韵味相联系。
  • 骚翁:自古以来,文人常自称“骚翁”,表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颙,元代诗人,字子文,号香山,生于元末,卒年不详。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常以淡雅的笔调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秋季的一个雨后夜晚,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斋雨后月出即事》是一首描绘秋夜情景的诗。诗人在雨后静谧的环境中,感悟到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逝。诗的开头“雨后虚堂清梦长”描绘了雨后的清新与宁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美好梦境的向往。接着诗中“湿云散去山容瘦”将自然景物描绘得细腻而生动,湿润的云彩消散后,山的轮廓显得更加清晰而瘦削,体现了秋天的萧瑟之美。

而“新月飞来海气凉”一句,展现了新月带来的凉意,象征着夏去秋来,季节的更替。接下来的“丹桂生香秋兔老”更是以桂花的香气与秋天的兔子相结合,寓意着岁月流逝,生命的更替,令人感受到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骚翁不管茅斋冷,满挹蟾光入酒觞”则表现了诗人面对寒冷与孤独时,仍然乐于饮酒作乐,享受月光的洒落,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态度。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季的自然美景,更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后虚堂清梦长:雨后的堂屋静谧,清梦似乎更加悠长。
  2. 不堪风露袭荷裳:凉风和露水让人感觉不适,湿润了衣裳。
  3. 湿云散去山容瘦:雨后的湿云散去,山显得瘦削。
  4. 新月飞来海气凉:新月升起,带来海洋的凉意。
  5. 丹桂生香秋兔老:桂花香气四溢,秋天的兔子渐渐老去。
  6. 青松舞影莫蛟翔:青松的影子在舞动,蛟龙不再飞翔。
  7. 骚翁不管茅斋冷:诗人不在乎茅屋的寒冷,心中自有温暖。
  8. 满挹蟾光入酒觞:将月光倒入酒杯中,尽情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新月比作飞来的使者,传递凉意。
  • 拟人:青松“舞影”,赋予自然以生命和动态。
  • 对仗:如“丹桂生香”和“秋兔老”,展现出工整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描绘秋夜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雨后的清新和新月的凉意,诗人感受到生命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后:象征新的开始与清新。
  • 新月:代表希望和新的生机。
  • 丹桂:象征秋天的丰收与高洁。
  • 青松:象征坚韧与长青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雨后虚堂清梦长”中,“虚堂”的意思是? A. 空荡的堂屋
    B. 阴暗的地方
    C. 充满梦境

  2. “丹桂生香秋兔老”中的“兔”指的是? A. 一种动物
    B. 生命的流逝
    C. 秋天的象征

  3. “骚翁不管茅斋冷”体现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忧伤
    B. 洒脱
    C. 哀怨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叶颙的《秋斋雨后月出即事》和李白的《静夜思》,前者描绘了秋天的静谧与清新,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叶颙更为超然,而李白则显得更加沉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叶颙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宋诗词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