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鸟·其二》

时间: 2025-04-28 18:49:41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归鸟·其二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

白话文翻译:

归来的鸟儿轻盈地飞翔,
虽然不再怀念游历的日子,但它们对森林的情感依然依恋。
遇到云朵时,它们相互鸣叫着回归。
遥远的路途确实漫长,然而它们的爱情从未遗忘。

注释:

  • 翼翼:形容鸟儿飞翔时轻盈的样子。
  • 载翔载飞:意为一边飞翔一边翱翔,表达鸟儿的灵动。
  • 怀游:怀念游历的经历。
  • 林情:对森林的情感,表达归属感。
  • 颉颃:指鸟儿在空中翱翔的状态。
  • 遐路:遥远的道路,象征归途的漫长。
  • 性爱:指鸟儿之间的情感。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意象和情感可以与古代诗人对自然、归属和情感的描写相联系。鸟儿归来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园的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渊明,字元亮,号靖节,是魏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以其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与田园生活,体现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陶渊明的创作多受到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他在仕途受挫后选择归隐,作品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纷扰的逃避。此诗正是在其归隐生活中对鸟儿归来的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归鸟·其二》通过对鸟儿归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归属的深刻思考。诗中的“翼翼归鸟”展现了鸟儿轻盈的姿态,带有一种自由自在的美感。尽管鸟儿不再怀念游历,它们依然对森林充满情感,体现出一种归属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在与云相遇时,鸟儿相互鸣叫,仿佛在交流着归来的喜悦与感慨,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和谐美。诗的最后两句“遐路诚悠,性爱无遗”则深刻地表达了虽然归途遥远,但鸟儿之间的情感却始终如一,强调了情感的恒久与不变。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通过鸟儿的归来,折射出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切理解与热爱,给人以深思与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形容鸟儿在空中轻盈地飞翔,态度欢快。
  2. 虽不怀游,见林情依:虽不再怀念游历,但依然对故乡的森林有深厚的感情。
  3. 遇云颉颃,相鸣而归:在空中遇到云朵时,鸟儿相互鸣叫着,表现出归来的喜悦。
  4. 遐路诚悠,性爱无遗:漫长的归途虽遥远,但鸟儿之间的情感却始终如一,表达了爱的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鸟儿的飞翔比作自由,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拟人:赋予鸟儿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增强了诗的情感。
  • 对仗:如“载翔载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鸟儿的归来,展现了对自由与归属的思考,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归鸟:象征归属与思念,体现了对故乡的眷恋。
  • :代表自然与宁静,反映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象征自由与变幻,体现了自然界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游历的怀念
    B. 对自由与归属的思考
    C. 对城市生活的赞美

  2. 诗中“翼翼归鸟”的“翼翼”主要形容什么?
    A. 重重
    B. 轻盈
    C. 慢慢

  3. 诗中提到的“遐路”指的是什么?
    A. 归途的遥远
    B. 旅行的乐趣
    C. 自然的美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描绘理想田园生活的诗作。
  • 《静夜思》李白: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鸟》和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自然与鸟类,前者侧重归属感,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陶渊明更倾向于对归乡的思念,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陶渊明诗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