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

时间: 2025-01-26 04:25:23

东南淮海惟扬州,国士无双秦少游。

欲攀天关守九虎,但有笔力回万牛。

文学纵横乃如此,故应当家有季子。

时来谁能力作难,鸿雁行飞入道山。

斑衣儿啼真自乐,从师学道也不恶。

但使新年胜故年,即如常在郎罢前。

意思解释

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

原文展示

东南淮海惟扬州,国士无双秦少游。
欲攀天关守九虎,但有笔力回万牛。
文学纵横乃如此,故应当家有季子。
时来谁能力作难,鸿雁行飞入道山。
斑衣儿啼真自乐,从师学道也不恶。
但使新年胜故年,即如常在郎罢前。

白话文翻译

在东南的淮海地区,最出名的地方是扬州,像秦少游这样的人才更是无与伦比。我想要攀登天关、守卫九虎,但只要有笔力,就能回旋如同万牛。文学的风采如此奔放,因此家中应该有像季子那样的人。时运到来,有谁能做到这些困难的事情呢?鸿雁飞向道山,真是自得其乐。身穿斑衣的孩子在欢快地啼叫,从老师那里学习道理也并不觉得厌烦。只要新的一年胜过旧的一年,就如同常常在郎前一样。

注释

  • 淮海:指长江下游的水域,扬州是其中的著名城市。
  • 国士无双:指杰出的人才,秦少游即秦观,文学成就卓著。
  • 天关:比喻高峰、难关。
  • 九虎:可能指代九位英杰或是某种象征意义的存在。
  • 季子:指季札,春秋时期的贤人,代表着才智和风范。
  • 斑衣:指儿童的衣服,形容童趣和生活的快乐。

典故解析

  • 秦少游:秦观,北宋著名词人,以词风清丽见长。
  • 季子:季札,春秋时期的名士,以礼义著称,常被后世称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与苏轼等人齐名,擅长诗、词、文,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黄庭坚送别少章前往余杭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送少章从翰林苏公余杭》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送别诗。全诗以东南的扬州为开篇,引入对人才的赞美,接着通过“欲攀天关守九虎”的豪情,表达了追求高峰、勇攀高峰的志向。诗中提到的“笔力回万牛”,则强调了文学的力量,暗示着作者对文字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接下来的“文学纵横乃如此”,传达了文学的博大精深,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

在对友人的祝福中,诗人提到“时来谁能力作难”,表现出对命运的思考,感叹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而“鸿雁行飞入道山”,则通过自然景象来反映内心的宁静和自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最后,诗人以新年胜旧年为愿,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南淮海惟扬州:以扬州为中心,彰显其地位。
    • 国士无双秦少游:赞美秦观的才华。
    • 欲攀天关守九虎:表达追求高峰的渴望。
    • 但有笔力回万牛:强调文学的力量。
    • 文学纵横乃如此:文学之广博。
    • 故应当家有季子:期望家有英才。
    • 时来谁能力作难:感叹命运的无常。
    • 鸿雁行飞入道山:自然景象的宁静。
    • 斑衣儿啼真自乐:童趣的快乐。
    • 从师学道也不恶:对学习的态度。
    • 但使新年胜故年: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天关”比喻艰难的目标。
    • 对仗:如“斑衣儿啼”与“从师学道”,形成对称的美感。
    • 拟人:将鸿雁赋予情感,体现出自然的生动。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寄托了对文学与人生的思考,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扬州:象征繁华与文化。
  • 鸿雁:象征自由与宁静。
  • 斑衣:象征童年与快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国士无双”是指谁?

    • A. 黄庭坚
    • B. 苏轼
    • C. 秦少游
  2. “欲攀天关守九虎”中的“天关”比喻什么?

    • A. 自然山峰
    • B. 难以逾越的目标
    • C. 文学创作
  3. 诗中提到的“季子”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孔子
    • B. 季札
    • C. 荀子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两位诗人都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和美好祝愿,但黄庭坚更注重文学的力量和内心的宁静,而苏轼则更倾向于豪放与奔放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
  • 相关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