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突兀立孤城,诗中别有情。
地深江底过,日大海心生。
甘露楼台古,金山气象清。
六朝人薄命,不见此升平。
白话文翻译:
这座孤独的城池矗立在高处,诗中流露出无限的情感。
江水流淌得深邃,阳光在大海的心中闪耀。
甘露楼台古老而美丽,金山的气象显得格外清新。
六朝时期的人命薄如蝉翼,无法见证如今的繁荣盛世。
注释:
字词注释:
- 突兀: 突然高耸而出,形容山或城的地势。
- 孤城: 孤立的城池,暗示孤独和偏僻。
- 甘露: 传说中的美好事物,这里指代美丽的楼台。
- 金山: 此处指代风景名胜,代表美好的自然环境。
- 六朝: 指历史上的六个朝代,代表一个动荡的时期。
典故解析:
- 六朝: 指的是东吴、东晋、南朝等多个朝代,历史上被认为是动荡与衰败的时期。
- 甘露: 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象征着幸福与富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号饮冰室主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著称,推崇士人应有的责任感。
创作背景:
《京口即事》写于范仲淹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时,诗中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当下繁荣的珍惜。时代背景下,范仲淹致力于政治改革,反映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诗歌鉴赏:
《京口即事》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引人入胜。诗的开篇,"突兀立孤城",便给人一种孤独而壮丽的视觉冲击,孤城的高耸似乎在呼唤历史的回响。接下来的"地深江底过,日大海心生"描绘了自然的深邃与辽阔,江水流淌、阳光闪耀,仿佛在诉说着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共生。此句的意象丰富,既有地理的描述,又隐含了人生的哲理。
“甘露楼台古,金山气象清”两句则转向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美丽风景的热爱和珍惜。最后一句“六朝人薄命,不见此升平”,则让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美好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简练而富有深意,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宽广的视野和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突兀立孤城: 描绘孤城的高耸与孤独,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 诗中别有情: 暗示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诗歌是情感的寄托。
- 地深江底过: 描述江水流淌的深邃,表现自然的力量。
- 日大海心生: 阳光照耀大海,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甘露楼台古: 美丽的楼台,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传统。
- 金山气象清: 描绘自然的清新,表现美好的环境。
- 六朝人薄命: 反思历史上人们的苦难与命运。
- 不见此升平: 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对和平的珍惜。
修辞手法:
- 对仗: “甘露楼台古,金山气象清”对仗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 “甘露”比喻美好事物,赋予诗句更深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世美好的珍惜,体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城: 孤独与历史的象征。
- 江水: 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深邃。
- 阳光: 希望与生机。
- 甘露: 美好的事物与幸福的象征。
- 金山: 自然的美好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城”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希望
d) 战争 -
“甘露”在诗中指代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伤痛
c) 自然灾害
d) 传统习俗 -
“六朝人薄命”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观? a) 对历史的无知
b) 对历史的感慨
c) 对历史的赞美
d) 对未来的幻想
答案:
- b) 孤独
- a) 美好的事物
- b) 对历史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是对自然的描写与人生命运的思考。
- 《静夜思》: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流露,展示出诗人对时空的反思。
参考资料:
- 《中华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范仲淹研究》
- 《古诗词的美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