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2-04 15:36:07

过眼青青数载山,至今未许客身安。

莫询绿绮书灯梦,已委淄尘京洛烟。

情杳渺,岁依然,去留卜问两应难。

金风消息劳相赠,付与西窗说旧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眼青青数载山,至今未许客身安。
莫询绿绮书灯梦,已委淄尘京洛烟。
情杳渺,岁依然,去留卜问两应难。
金风消息劳相赠,付与西窗说旧年。

白话文翻译:

在眼前的青山面前,已经过去了好几年,但至今仍未能让我安定下来。
不要再询问关于书信和梦境的事,那一切已经被尘土覆盖,化为京城和洛阳的烟云。
情感渺小而无影,岁月依旧如故,关于去留的占卜也变得困难。
金风送来消息,劳烦你送给我,愿在西窗下叙说往年的旧事。

注释:

  • 过眼青青:形容时间流逝,景象仍在;这里的“青”指青山,象征自然与时间的流逝。
  • 绿绮:指用绿绮做的琴,象征文人雅士的情趣。
  • 淄尘:淄博的尘土,象征远方的尘世喧嚣。
  • 金风:象征秋风,带来消息和思念。
  • 西窗:指在西窗下,象征一种静谧的思考和回忆的环境。

典故解析:

  • 京洛:指古代的两个重要城市,京指北京,洛指洛阳,代表繁华而又喧闹的世俗生活。
  • 绿绮:源于《楚辞》,古人常用以象征文学和音乐的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映斌,现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见长。其作品常常表现对人生、时间和情感的思考,风格独特,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鹧鸪天》这首词作是在李映斌对生活经历和情感的沉淀后创作的,反映了对过往的追忆和对未来的迷茫,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青山、书灯梦等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开篇“过眼青青数载山”即点出时间的流逝,仿佛青山仍在,岁月却已变迁。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无奈与思索。接着“莫询绿绮书灯梦”,转向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暗示着如今的生活已不再清净如昔,充满了尘世的纷扰。

情感的渺小和岁月的无情在“情杳渺,岁依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去留之事已然难以捉摸,仿佛命运的无常让人感到困惑。最后“金风消息劳相赠,付与西窗说旧年”则展示了诗人的一种寄情于风的态度,渴望在静谧中与往昔对话。整体来看,歌词的情感基调是抑郁而又深邃,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过眼青青数载山:时间的流逝如青山常在,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安。
  • 至今未许客身安:尽管山依旧,诗人却未能找到安宁。
  • 莫询绿绮书灯梦:劝人不要询问那些美好却已远去的梦。
  • 已委淄尘京洛烟:这些美好已被尘世的喧嚣掩埋。
  • 情杳渺,岁依然:情感渺小,岁月依旧流转。
  • 去留卜问两应难:关乎去留的命运难以预测。
  • 金风消息劳相赠:秋风中送来消息,象征着思念。
  • 付与西窗说旧年:在西窗下与往年的记忆对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青山,强调流逝的无情。
  • 对仗:如“情杳渺,岁依然”,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 拟人:将金风赋予了传递消息的能力,增强情感的传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安宁的渴望,同时也隐含着对美好记忆的珍视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青:象征生命的延续与时间的流逝。
  • 绿绮:象征文化与艺术的追求。
  • 金风:象征秋天的凉爽与思念的寄托。
  • 西窗:象征静谧与回忆的空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鹧鸪天》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映斌
    C) 杜甫
    D) 白居易

  2. “金风消息劳相赠”中的“金风”象征什么?
    A) 夏天
    B) 秋天
    C) 冬天
    D) 春天

  3. 本诗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欢快
    B) 失落与怀念
    C) 愤怒
    D) 无所谓

答案:

  1. B) 李映斌
  2. B) 秋天
  3. B) 失落与怀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温庭筠的《菩萨蛮》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李映斌的《鹧鸪天》更具现代感,情感表达上更为沉重与细腻,而李清照则多表现出对美好爱情的追忆与感伤。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主题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李映斌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