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戊子1948冬赠荣远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39:15

迢递长干去有津。

谁期子亦怨缁尘。

而今始识愁无价,一向难言梦是真。

说后果,忆前因。

浮沤身世有同辛。

往怀剧辩真多事,了了灯华夜渐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迢递长干去有津。谁期子亦怨缁尘。
而今始识愁无价,一向难言梦是真。
说后果,忆前因。浮沤身世有同辛。
往怀剧辩真多事,了了灯华夜渐醇。

白话文翻译:

从遥远的长干山出发,渡过水津,谁曾想儿子也会对世俗的尘埃感到怨恨。
如今才开始领悟烦恼是无价之宝,之前难以言表的梦才是真实。
谈论结果,回忆原因。浮华的生活经历了许多辛苦。
往日的思绪辩论着真真假假,灯光下的夜色渐渐变得醇厚。

注释: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长干:指长干山,古地名,常用于诗中表示遥远。
  • 缁尘:黑色的尘埃,象征世俗的烦恼和困扰。
  • 愁无价:指忧愁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反映其珍贵性。
  • 浮沤:指浮华的生活,沤指泡沫,暗喻生活的短暂和虚幻。
  • 剧辩:激烈的争论或讨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喻蘅(约1895-1969),字梦舫,号宗汉,湖南人。她是一位杰出的女诗人,在近现代诗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她的作品多表现女性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风格受到古典诗词的影响。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48年,正值中国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反思,表达对世俗烦恼的感慨,同时对人生的苦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戊子1948冬赠荣远四首 其二》充满了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诗人在遥远的回忆中,感受到生活的尘埃和烦恼,表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特别是“愁无价”一句,深刻揭示了情感的复杂性与珍贵性,反映了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真实的渴求。

诗中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灯下看着夜色渐深,似乎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感慨着身世的浮沉。这种深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理解,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浓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迢递长干去有津:开头描绘了长途跋涉的景象,显现出旅途的遥远与艰辛。
  2. 谁期子亦怨缁尘:对儿子(或指后代)对世俗生活的怨恨,表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3. 而今始识愁无价:通过经历后,才明白愁苦的价值,反映了成长过程中的领悟。
  4. 一向难言梦是真:之前难以表达的理想与真实的梦境,体现出对理想的追求。
  5. 说后果,忆前因:反思过去的经历,试图理解现在的结果。
  6. 浮沤身世有同辛:生活的虚幻与辛苦相互交织,表现出人生的复杂。
  7. 往怀剧辩真多事:对过往的思考与辩论,强调了人生中的纷扰与纠结。
  8. 了了灯华夜渐醇:夜色的深沉与灯光的温暖,象征着对生活的最终领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说后果,忆前因”,前后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浮沤”比喻人生的虚幻,表现出生活的无常。
  • 意象:灯光与夜色的结合,象征着希望与现实的交替。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人生的苦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思与感慨。通过对过往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浮华背后所承受的辛酸与挣扎。

意象分析:

  • 长干:象征着遥远的理想与追求。
  • 缁尘:象征世俗的烦恼与困扰。
  • 灯华:象征希望与温暖,暗示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无价”是什么意思? A. 愁苦是有价格的
    B. 愁苦是无价的
    C. 愁苦很轻松
    D. 愁苦可以交易

  2. 诗中提到的“浮沤”主要指什么? A. 真正的生活
    B. 过于繁华的生活
    C. 平淡无奇的生活
    D. 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喻蘅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展现了对过往的思考与情感的表达,但李清照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喻蘅则在反思中融入了更多的社会观察和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近现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