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十咏其八·伍相庙》

时间: 2025-04-27 02:19:13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

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

悠悠当日者,千载祗惭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
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
悠悠当日者,千载祗惭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于忠孝精神的崇敬和对历史恩怨的思考。诗中提到,伍子胥在世时无怨无憾,忠诚与孝道的门第是多么高尚。他生前能为楚国解除怨恨,死后又能报答吴国的恩情。正直的气节如同海涛般激荡,纯洁的心意如江月般长存。悠悠往日的事,千年后只剩下遗憾和惭愧的灵魂。

注释:

  • :指伍子胥,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后仕吴国,因其忠诚和智谋而闻名。
  • 忠孝门:指忠诚与孝道的精神象征。
  • 楚怨:指伍子胥因楚国遭受不公而心怀怨恨。
  • 吴恩:指伍子胥对吴国的恩情。
  • 直气:指正直的气节和品德。
  • 片心:指纯洁的心意。
  • 悠悠当日者:指昔日的事情。
  • 千载:千年,表示时间的久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字希文,号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文学上以诗词知名,作品风格清新、激昂,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苏州十咏》是范仲淹在苏州任职期间创作的一组诗作,体现了他对故国的深厚感情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伍子胥的事迹在当时被广泛传颂,范仲淹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忠孝精神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伍子胥为题,体现了作者对忠孝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人物的崇敬。诗的开头提到“胥也应无憾”,表明伍子胥的忠诚与无怨无悔;接着对其生前的功绩做出评价,强调了忠孝的双重性:既能报恩,也能解怨,表现了人与国家、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关系。整首诗通过直气与片心的对比,展现了伍子胥的崇高品质,直气如海涛般激荡,片心如江月般清澈,暗示了他虽身处风波,却始终怀有一颗赤诚之心。最后的“千载祗惭魂”,则引导读者反思历史,感叹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胥也应无憾:强调伍子胥一生无怨无悔,体现其忠诚。
  • 至哉忠孝门:赞美忠孝精神的崇高地位。
  • 生能酬楚怨:生前能为楚国消除怨恨,显示其智谋。
  • 死可报吴恩:死后能报答吴国的恩情,表现忠义之心。
  • 直气海涛在:正直的气节如海涛般澎湃,象征坚韧。
  • 片心江月存:纯洁的心意如江水中的明月,象征清澈。
  • 悠悠当日者:追忆昔日事迹,感慨人事沧桑。
  • 千载祗惭魂:千年后只剩下惭愧的灵魂,表达对历史的敬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直气比作海涛,片心比作江月,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展现了作者的文学造诣。
  • 排比:通过对生与死、忠与孝的排比,强调主题。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忠孝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人物伍子胥的敬仰,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忠臣良将的追思与对历史恩怨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涛:象征着正义与气节,代表了豪情与壮志。
  • 江月:象征着纯洁与宁静,代表了高尚的情操。
  • 忠孝门:象征着传统的道德观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伍子胥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A. 汉代
    B. 春秋
    C. 明代
    D. 唐代

  2. 诗中“片心江月存”中“片心”指的是什么?
    A. 片段的心情
    B. 纯洁的心意
    C. 片刻的思念
    D. 片子的心灵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描写风景
    B. 赞美忠孝
    C. 叹息人生
    D. 讲述爱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感。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 《离骚》:屈原的作品,探讨了忠诚与理想的碰撞。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范仲淹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