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邻竹》

时间: 2025-01-27 05:51:18

东邻谁种竹,偏称长官心。

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

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

多谢此君意,墙头诱我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邻谁种竹,偏称长官心。 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 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 多谢此君意,墙头诱我吟。

白话文翻译:

东边邻居种的竹子,特别符合长官的心意。 月亮升起时分,竹影清晰可见;风来时,竹子发出悦耳的声音。 低垂的竹枝仿佛在迎接我,新生的竹笋似乎在寻找我。 非常感谢这竹子的美意,它在墙头引诱我吟诗。

注释:

  • 偏称:特别符合。
  • 长官:指作者自己,王禹偁曾任官职。
  • 清影:清晰的影子。
  • 惠好音:悦耳的声音。
  • 低枝:低垂的竹枝。
  • 迸笋:新生的竹笋。
  • 此君:指竹子。
  • 诱我吟:引诱我吟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作于其任官期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欣赏东邻竹子时所作,通过竹子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东邻竹子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热情。诗中,“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一句,以月影和风声为媒介,将竹子的静态美与动态美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悦耳的氛围。后两句“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则通过拟人手法,赋予竹子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显得更加亲切和有灵性。最后一句“多谢此君意,墙头诱我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感激之情,以及竹子激发其创作灵感的喜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邻谁种竹,偏称长官心。
    • 这句诗点明了竹子的来源,并强调了竹子特别符合作者的心意。
  2. 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
    • 通过月影和风声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 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
    •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竹子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显得更加亲切和有灵性。
  4. 多谢此君意,墙头诱我吟。
    • 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感激之情,以及竹子激发其创作灵感的喜悦。

修辞手法:

  • 拟人:如“低枝疑见接,迸笋似相寻”,赋予竹子以人的行为和情感。
  • 对仗:如“月上分清影,风来惠好音”,形成音韵和意义上的对仗。

主题思想:

  •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以及自然景物激发创作灵感的喜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竹子、月影、风声、低枝、迸笋。
  • 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月影和风声增添了诗意和美感,低枝和迸笋则赋予竹子以生命和情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偏称长官心”中的“长官”指的是谁? A. 作者自己 B. 邻居 C. 其他官员
    2. “月上分清影”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竹子的影子 B. 月亮的影子 C. 风的影子
    3. “低枝疑见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王安石的《梅花》。
  • 诗词对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通过对春江晚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美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王安石的《梅花》则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参考资料:

  • 推荐书目:《宋诗选注》、《王禹偁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