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锦城满目是烟花,处处红楼卖酒家。 坐看浮云横玉垒,行观流水盪金沙。 巴童栈道骑高马,蜀卒城门射老鸦。 见说近来多咨跖,夜深战鼓不停挝。
白话文翻译:
锦城到处都是繁华景象,处处可见红楼里的酒家。 坐着看浮云横过玉垒山,走着看流水荡漾在金沙江。 巴地的孩童在栈道上骑着高马,蜀地的士兵在城门前射杀老鸦。 听说近来战事频繁,深夜战鼓声不断。
注释:
- 锦城:指成都,因其繁华而得名。
- 烟花:指繁华的景象。
- 红楼:指华丽的楼阁,这里指酒家。
- 玉垒:山名,位于成都附近。
- 金沙:指金沙江。
- 巴童:巴地的孩童。
- 蜀卒:蜀地的士兵。
- 咨跖:指战事频繁。
- 挝:敲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朴。此诗描绘了成都的繁华景象和战事的紧张氛围。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宋代,当时成都作为西南重镇,经济繁荣,但也时常面临战乱。诗人通过描绘成都的繁华与战事的紧张,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成都繁华景象和战事紧张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感受。首联以“锦城满目是烟花”开篇,用“烟花”形容成都的繁华,而“处处红楼卖酒家”则进一步以酒家的热闹来衬托城市的繁华。颔联和颈联通过“坐看浮云横玉垒”和“行观流水盪金沙”等自然景象,以及“巴童栈道骑高马”和“蜀卒城门射老鸦”等社会景象,形成对比,既展现了成都的自然美景,又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尾联“见说近来多咨跖,夜深战鼓不停挝”则直接点出战事的紧张,使全诗的情感基调由繁华转向沉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锦城”和“烟花”描绘成都的繁华,而“红楼卖酒家”则进一步以酒家的热闹来衬托城市的繁华。
- 颔联:通过“坐看浮云横玉垒”和“行观流水盪金沙”描绘成都的自然美景,形成宁静的氛围。
- 颈联:通过“巴童栈道骑高马”和“蜀卒城门射老鸦”描绘社会的动荡,形成紧张的氛围。
- 尾联:通过“见说近来多咨跖”和“夜深战鼓不停挝”直接点出战事的紧张,使全诗的情感基调由繁华转向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锦城满目是烟花”中的“烟花”比喻繁华的景象。
- 对仗:如“坐看浮云横玉垒,行观流水盪金沙”中的对仗,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成都繁华景象和战事紧张氛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展现了繁华与动荡并存的社会现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锦城:象征繁华。
- 烟花:象征繁华的景象。
- 红楼:象征酒家的热闹。
- 玉垒:象征宁静的自然美景。
- 金沙:象征宁静的自然美景。
- 巴童:象征社会的动荡。
- 蜀卒:象征社会的动荡。
- 咨跖:象征战事的紧张。
- 战鼓:象征战事的紧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锦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A. 成都 B. 北京 C. 南京 D. 杭州
-
诗中的“烟花”用来形容什么? A. 战事 B. 繁华景象 C. 自然美景 D. 社会动荡
-
诗中的“玉垒”和“金沙”分别指什么? A. 山名和江名 B. 酒家和楼阁 C. 士兵和孩童 D. 战鼓和战事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中的景象,与汪元量的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汪元量的《成都》:两者都描绘了战乱中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汪元量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汪元量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成都历史文化研究》:可以了解成都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