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郑傪妓》

时间: 2025-02-04 16:17:04

相公经文复经武,常侍好今兼好古。

昔人曾闻阿武婆,今日亲见阿婆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嘲郑傪妓
作者: 孙子多 〔唐代〕

相公经文复经武,常侍好今兼好古。
昔人曾闻阿武婆,今日亲见阿婆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古今文化中游刃有余的舞者。诗人提到这位舞者的主人兼具文采和武力,时常伴随于身,既欣赏当代的事物又热爱古代的文化。昔日人们听说过阿武婆的舞蹈风采,如今亲眼目睹她的精彩表演。

注释:

  • 相公:指的是“公子”或“贵族”,这里泛指有身份地位的人。
  • 经文:指经典的文学或哲学作品。
  • 经武:指军事才能或武艺。
  • 阿武婆:特指一位名叫武的女舞者。
  • 阿婆:在这里指的是年长的女性,可能是舞者的称谓或昵称。

典故解析:

“阿武婆”可能是指某位历史上有名的舞者,代表了古代舞蹈艺术的精华,诗中通过她的舞蹈来反映出古今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孙子多,唐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风格多样,常结合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进行创作。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文人雅士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批评相结合,体现了当时对文化多元化的认同。

诗歌鉴赏:

《嘲郑傪妓》通过对一位舞者的描写,反映了唐代社会对文化和艺术的包容与欣赏。诗中提到的“相公”不仅是舞者的主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了文武双全的理想人格。诗人以“昔人曾闻”开头,营造了对古代文化的怀旧情怀,而“今日亲见”则带来了强烈的现实感,表现出对当下艺术生命力的赞美。

全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运用对比手法将古今文化的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经文复经武”的对仗,诗人强调了文武结合的重要性,既赞美舞者的技艺,又引发读者对文化传承的思考。整首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了唐代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相公经文复经武:指贵族或高身份的人同时具备文化知识与武艺。
    2. 常侍好今兼好古:时常陪伴的舞者既欣赏当代的舞蹈,也热爱古代的艺术。
    3. 昔人曾闻阿武婆:古人曾听闻阿武婆的美名,暗示她在古代的名声。
    4. 今日亲见阿婆舞:如今亲眼见到了她的舞蹈,强调了对当代文化艺术的欣赏。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经文复经武”,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舞者与古代文化相提并论,展示其艺术价值。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古今文化的尊重与传承,表现了舞蹈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相公:象征传统社会的权力与文化。
  • 阿武婆:代表了女性艺术家的魅力与才华。
  • 舞蹈: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相公”指的是谁?

    • A. 一位舞者
    • B. 一位贵族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士兵
  2. “昔人曾闻”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怀旧
    • B. 兴奋
    • C. 失落
    • D. 平淡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体现了对舞蹈与文化的重视。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对人生与艺术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比较孙子多的《嘲郑傪妓》和杜甫的《丽人行》,两者都涉及到女性艺术形象,但孙子多更加强调古今文化的交融,而杜甫则侧重于对女性美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