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红星初放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4-29 15:28:18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更漏子 红星初放二首 其一
作者: 吴湖帆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绀迷空,红照眼。天半明星一点。时未晚,恰相逢。情随灯焰红。初放夜。神光射。欲唤素娥来下。魂凝处,黯依违。归欤归么归。
白话文翻译:
在深蓝的夜空中,红色的星光闪烁着,照亮了我的眼睛。半空中的明星恰好有一颗。时光还不算晚,正好与君重逢。我的情感如同红色的灯焰一样炽热。初放的夜晚,神秘的光芒射出,似乎想要召唤月宫中的嫦娥下来。我的魂魄在此凝聚,心中却感到黯淡而犹豫。到底是该归去,还是继续留恋呢?
注释:
- 绀迷空:绀,深蓝色;迷空,迷惑了天空,形容夜空的深邃。
- 红照眼:红色的光芒照亮了眼睛,给人以视觉冲击。
- 天半明星一点:天空中半挂的明星,有一颗闪亮的星星。
- 恰相逢:正好相遇,强调缘分的美好。
- 情随灯焰红:感情如同灯火一样鲜艳而明亮。
- 欲唤素娥:想要召唤嫦娥,体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魂凝处,黯依违:灵魂在这里停留,心中却有些犹豫和黯淡。
典故解析:
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月亮女神,象征着美丽和孤独。诗中提到嫦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湖帆(1894年-1968年),字子华,号湖帆,江苏人,清末民初著名画家、诗人,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文学造诣深厚,其诗词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更漏子 红星初放二首》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思想碰撞之时,吴湖帆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依然保持对美好情感的执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绮丽的意象描绘了夜空中的星星与红色灯光,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浪漫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夜晚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内心的情感波动。在“绀迷空,红照眼”中,夜空的深邃与星光的明亮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接下来的“情随灯焰红”则进一步强调了情感的炽热与真实。诗中对嫦娥的召唤,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情感的深情把握,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绀迷空,红照眼”:夜空深蓝而迷人,红色的光芒刺眼,揭示了夜的神秘。
- “天半明星一点”:在半空中,有一颗明星闪烁,象征着希望和美丽的相遇。
- “时未晚,恰相逢”:时间尚未晚,正好在此时相遇,暗示着缘分的美好。
- “情随灯焰红”:情感如同红色的灯火,生动而热烈。
- “初放夜。神光射”:初升的夜晚,流露出神秘的光辉,营造浪漫氛围。
- “欲唤素娥来下”:想要召唤月宫的嫦娥,表达对美好与理想的向往。
- “魂凝处,黯依违”:在此地灵魂凝聚,心中却感到犹豫和无奈。
- “归欤归么归”:反复询问是否该归去,体现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比作灯焰,形象生动。
- 拟人:赋予星光、神光以人的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表达。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情感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空:象征深邃与未知,代表着诗人的情感世界。
- 红星:象征希望与美好,暗示情感的热烈。
- 灯焰:象征温暖与热情,反映内心的情感波动。
- 嫦娥:象征美丽与孤独,表达对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绀迷空”中的“绀”指的是什么颜色? A. 红色
B. 蓝色
C. 绿色
D. 黑色 -
诗中提到的“素娥”是指谁? A. 仙女
B. 月亮女神
C. 美女
D. 妖精 -
诗人对情感的态度是? A. 冷漠
B. 热烈
C. 忧伤
D. 逃避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吴湖帆的《更漏子》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涉及对夜晚的描绘,但前者更多展现了对美好情感的渴望,而后者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选读》
- 《吴湖帆诗词研究》
以上为《更漏子 红星初放二首 其一》的详细解析及相关信息,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