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猫》
时间: 2025-01-11 06:19: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乞猫
作者:刘基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白话文翻译:
赵国有人受到鼠患的困扰,于是向中山请求一只猫。中山人给了他一只猫,这只猫善于捕鼠和鸡。过了一个月,老鼠被捕尽了,鸡也没了。这个人的儿子对此感到困扰,告诫父亲说:“我们为什么不把猫送走呢?”父亲回答说:“这件事不是你所理解的。我现在的困扰是老鼠,而不是没有鸡。老鼠在时,会偷我的食物,损坏我的衣物,穿破我的围墙,损坏我的器具,我将生活在饥寒之中,难道我会因为没有鸡而感到痛苦吗?没有鸡只是因为不吃鸡而已,远离饥寒还遥远,怎么能把猫送走呢!”
注释:
- 乞猫:请求一只猫。
- 鼠尽而鸡亦尽:老鼠捕完了,鸡也没了。
- 盍去诸:为什么不把猫送走呢?
- 是非若所知: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字廷栾,号季高,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文,尤以散文、杂文见长。他的作品多涉及社会民生,反映当时的社会问题。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生存的困境,特别是农民在鼠害和生存之间的艰难选择,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有长远的眼光,切勿只看眼前得失。
诗歌鉴赏:
《乞猫》以对话的形式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展现了生活中的智慧与哲理。诗中通过一则小故事,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实际问题时的取舍与决策。首先,赵人因鼠害请求猫,初看似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随着时间推移,发现猫的存在不仅消灭了老鼠,也带走了鸡,造成了另一个困扰。这个故事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深入探讨了问题的本质。
在父亲的解释中,表达了对生存的深刻思考:解决鼠害是当前最迫切的问题,而鸡的缺失虽然也是一大损失,但在生存的基本需求面前,后者显得微不足道。这种对生存需求的理性判断,体现了古人追求生活智慧的态度。通过此诗,刘基不仅展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也让人们思考如何在复杂的局势中做出明智选择。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赵人因鼠害而请求猫,反映了人们对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
- 中山人给予的猫在初期是解决方案,但后来的鸡的消失则暗示了选择的复杂性。
- 儿子的质疑和父亲的回答,展示了代际间对问题的不同理解与思考深度。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话的形式,增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同时,寓言式的叙述手法使得诗句深入人心,具有教育意义。
-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借助小故事传达出对生存问题的理性分析,提倡人们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智慧,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得失。
意象分析:
- 猫:象征着解决问题的工具,初显其积极作用,但最终却带来了新的困扰。
- 鼠:代表着生活中的烦恼与困扰,直接影响到生存状态。
- 鸡: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保障,虽然失去鸡在某种程度上是损失,但在更大的生存问题面前显得无足轻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赵人请求猫的原因是什么?
A. 捕鸡
B. 捕鼠
C. 保护食物
D. 娱乐 -
父亲认为自己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A. 没有鸡
B. 有鼠
C. 饥寒
D. 家庭问题 -
诗中的猫最终造成了什么结果?
A. 捕尽了鸡
B. 造成了新的困扰
C. 保护了家园
D. 不再出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捕鼠》:同样以鼠为主题,探讨生存与困扰。
- 《夜泊牛渚怀古》:反映人们在不同困境与选择中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刘基的《乞猫》与白居易的《卖炭翁》在反映社会问题、生活困境方面有相似之处,但刘基更多聚焦在理性的选择上,而白居易则强调了社会的不公与对人性的关怀。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与社会》
- 《古典诗词解读》
- 刘基相关研究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