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茂林郁如盖,杂花绝欲然。
啼猿惊客散,舞鹤到尊前。
蕙帐养霞影,竹窗照月妍。
时有故梦人,伴兹清夜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茂密的树林如同遮盖的屋顶,四周杂花盛开,仿佛要与天际相接。啼叫的猿猴惊动了游人,让他们纷纷散去,而舞动的仙鹤则飞到了我的面前。蕙兰的帐子中养着霞光的影子,竹窗外照进来的月光显得格外明亮。偶尔有故人梦中来访,使我在这宁静的夜晚倍感安慰。
注释
- 茂林:茂盛的树林。
- 郁如盖:形容树林繁茂,像一个覆盖的屋顶。
- 杂花:各种花卉。
- 绝欲然:指花朵盛开,几乎要与天际相连,给人一种极美的视觉效果。
- 啼猿:猿猴的啼叫声。
- 舞鹤:指的是飞舞的仙鹤,象征着优雅和灵动。
- 蕙帐:用蕙草编成的帐子,常用于形容居所的幽雅。
- 霞影:指天边的霞光。
- 竹窗:用竹子做的窗户,透过窗户照进来的光。
- 故梦人:旧日的朋友或熟人,指梦中的人。
- 伴兹清夜眠:在这宁静的夜晚伴我入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讴,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于世,显示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常以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结合,表现出一种宁静、隽永的意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身处自然之中,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及对故人的怀念。诗中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反映了明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偶成》是一首充满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展现出一种恬静而又优雅的生活状态。开篇即以“茂林郁如盖”引入,画面清晰,生动地描绘出浓密的树林仿佛覆盖了一切。随后“杂花绝欲然”更是让人感受到花开之盛,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啼猿和舞鹤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灵动。啼猿的叫声让游人散去,似乎暗示着一种孤独感,而舞鹤则代表了优雅与灵动,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层次感。接下来的“蕙帐养霞影,竹窗照月妍”,通过细腻的意象,给人以柔和的光影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细节的观察与珍视。
最后一句“时有故梦人,伴兹清夜眠”则将诗人的情感引向了深处。梦中的故人使得孤独的夜晚不再寂寞,仿佛在提醒人们对友情的珍惜与怀念。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传递出一种超然的美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人际关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茂林郁如盖:描绘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树林,仿佛为大地盖上了一层绿荫。
- 杂花绝欲然:各色花卉交错,盛开得如此美丽,似乎与天空相连。
- 啼猿惊客散:猿猴的叫声打破了宁静,游客们因而离去,表现一丝孤寂。
- 舞鹤到尊前:仙鹤翩翩起舞,飞到自己面前,带来了一种优雅的视觉享受。
- 蕙帐养霞影:用蕙草编成的帐子中映照着霞光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竹窗照月妍:竹窗外的月光照进来,显得格外明亮,增添了夜晚的美感。
- 时有故梦人:偶尔在梦中遇见老友,让人倍感温馨。
- 伴兹清夜眠:在这宁静的夜晚,梦中的人伴随自己入睡,使人感到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茂林郁如盖”,运用比喻手法,使人感受到树林的庇护感。
- 对仗:如“蕙帐养霞影,竹窗照月妍”,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舞鹤”使其生动而有灵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茂林:象征着生命与繁荣。
- 杂花:代表着多样性与美好。
- 啼猿:象征孤独与自然的呼唤。
- 舞鹤:代表优雅与灵动。
- 蕙帐:象征着温暖与安宁。
- 月光:象征着思念与清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描述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 A. 稀疏
- B. 茂密
- C. 干枯
- D. 荒凉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舞鹤”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孤独的享受。(对/错)
答案
- B
- 优雅
- 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讴的《偶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描绘了自然景象和孤独情感,但王讴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怀念,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人生的哲思与洒脱。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却又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王讴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