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道中》

时间: 2025-01-11 05:09:27

天地路何限,此生随马蹄。

愁来思白发,老去倚青藜。

塞笛行残月,山城起曙鸡。

无才渐姓字,何事在金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地路何限,此生随马蹄。
愁来思白发,老去倚青藜。
塞笛行残月,山城起曙鸡。
无才渐姓字,何事在金闺。

白话文翻译:

这天地间的道路何其广阔,我的一生就像马蹄声随意而行。
愁闷来临时,不禁想到自己已经白发苍苍,老去时只能倚靠着青色的竹杖。
在边塞的夜晚,笛声伴着残月飘荡,山城里开始响起了清晨的鸡鸣。
我渐渐无才,名字也逐渐淡忘,何必在这金碧辉煌的闺房中寻找什么呢?

注释:

  • 天地路何限:指天地间的道路无穷无尽。
  • 马蹄:比喻人生的旅途,马蹄声象征着行走与漂泊。
  • 白发:象征衰老与忧愁。
  • 青藜:古代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作拐杖,象征老年人的依靠。
  • 塞笛:指边塞地区的乐器,营造出一种孤独和乡愁的氛围。
  • 残月:月亮未圆,象征着遗憾与不完整。
  • 山城:指位于山中的城市,代表一种生活环境。
  • 曙鸡:清晨的鸡鸣,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金闺:指富贵的家室,象征奢华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讴,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其诗作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社会的思考。风格上偏向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昌平道中》写于诗人旅途之中,表达了他在游历过程中对人生无常、时间流逝的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诗歌鉴赏:

《昌平道中》是一首典型的抒怀诗,展现出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天地路何限,此生随马蹄”以辽阔的天地为背景,描绘了人生的无限可能和自由,但随之而来的“愁来思白发”则暗示了人生的无奈与惆怅。这里的反差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矛盾:虽然道路广阔,但内心的忧愁却让人感到压抑。

诗中提到的“老去倚青藜”,不仅体现了岁月的流逝,也暗示了对生命衰退的无奈与接受。接下来的“塞笛行残月,山城起曙鸡”则描绘了夜晚与黎明的交替,暗含了生命的循环与希望的重生。尽管身处边塞,生活艰辛,诗人却在清晨的鸡鸣声中寻找到一丝温暖和希望。

最后一句“无才渐姓字,何事在金闺”道出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反思和对物质生活的淡漠。他似乎在问,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奢华的生活与内心的空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哲理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哲学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地路何限:开篇提到天地广阔,暗示人生的旅途无限。
  2. 此生随马蹄:马蹄声象征着自由的行走和漂泊的生活。
  3. 愁来思白发:面对生活的忧愁,感叹白发苍苍,岁月不饶人。
  4. 老去倚青藜:老年时依靠竹杖,象征生活的无奈与依赖。
  5. 塞笛行残月:描绘边塞的乐声与夜晚的孤独,渗透出乡愁。
  6. 山城起曙鸡:山城的鸡鸣声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的到来。
  7. 无才渐姓字:表达对自身才华的自省,逐渐被遗忘。
  8. 何事在金闺:反思奢华生活的意义,质疑物质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有明显的对称结构,如“塞笛行残月,山城起曙鸡”。
  • 象征:白发、青藜、残月等意象,都是人生无常与时间流逝的象征。
  • 反语:通过对金闺的质疑反映出对物质生活的否定。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思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表达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慨,揭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蹄:象征人生的旅程与探索。
  • 白发:象征着衰老和生命的无常。
  • 青藜:象征老年人的依靠和无奈。
  • 残月:代表遗憾、孤独和未完成的愿望。
  • 曙鸡: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用什么象征来表示人生的旅程? A. 白发
    B. 马蹄
    C. 青藜

  2. “无才渐姓字”句中“姓字”指的是什么? A. 名声
    B. 文字
    C. 姓名

  3. 诗中提到的“金闺”代表什么? A. 贫穷
    B. 富贵的家室
    C. 乡土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王讴的《昌平道中》相比,李白的《将进酒》同样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及时行乐的思想。李白的豪放与王讴的沉思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不同风格的抒情方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讴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