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越》

时间: 2025-01-27 03:35:32

麻衣年少雪为颜,却笑孤云未是闲。

此去若逢花柳月,栖禅莫向苎罗山。

意思解释

送僧游越

作者: 施肩吾 〔唐代〕

原文展示:

麻衣年少雪为颜,却笑孤云未是闲。
此去若逢花柳月,栖禅莫向苎罗山。

白话文翻译:

这位年轻的僧人身着麻衣,面容如雪般洁白,然而他却笑称孤云并非无所事事。若是此行能遇到花开柳绿的美好时节,愿他在禅修时不要去苎罗山。

注释:

  • 麻衣:用麻制成的衣服,通常指代僧人或隐士的简朴装束。
  • 年少:年轻,意指诗中描绘的僧人。
  • 雪为颜:形容僧人面容洁白,如雪一般。
  • 孤云:比喻孤独的人,诗中提到的孤云暗示着他对独处的看法。
  • 苎罗山:山名,可能寓意着世俗之事或繁杂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施肩吾与一位年轻僧人的送别场景,表达了对其出游的祝福与对隐士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僧游越》是一首描写与年轻僧人分别的诗,透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对僧人生活的思考与祝福。诗中“麻衣年少雪为颜”的开头,传达出年轻僧人的清新气质,似乎在告诉读者,修行不分年岁,心灵的洁净才是最重要的。接下来的“却笑孤云未是闲”,则展现出僧人对孤独的淡然态度,似乎在表达修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世俗的忙碌,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在。最后两句“此去若逢花柳月,栖禅莫向苎罗山”则是对未来的美好期望,期盼他在花开柳绿的时节能够心无旁骛地静心修禅,而不是去苎罗山那样的繁杂之地。整首诗流露出一种禅意十足的哲理,既有对人生的感悟,又不乏对友情的珍视,构成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麻衣年少雪为颜”:描述年轻僧人,强调其朴素与清雅。
    • “却笑孤云未是闲”:表达对孤独的理解,认为孤独不等于无所事事。
    • “此去若逢花柳月”:暗示未来的美好,期待与自然的和谐。
    • “栖禅莫向苎罗山”:提醒修行者专注于内心的宁静,避免世俗的纷扰。
  • 修辞手法:

    • 比喻:“雪为颜”形象地描绘出僧人的清纯。
    • 对仗:“花柳月”与“苎罗山”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年轻僧人即将出游的祝福,表达了对修行生活的理解与珍视,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麻衣:象征简朴与清净。
    • 孤云:象征内心的自由与独立。
    • 花柳月:象征美好和谐的自然景象。
    • 苎罗山:象征世俗的纷扰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麻衣”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衣服
    • B. 僧人的衣服
    • C. 文人的衣服
  2. “栖禅莫向苎罗山”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 B. 对修行的专注
    • C. 对花柳月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施肩吾的《送僧游越》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美,但在情感表达上,施肩吾更注重对友人的祝福,而王维则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沉醉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