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同张炼师溪行
原文展示:
青溪道士紫霞巾,
洞里仙家旧是邻。
每见桃花逐流水,
无回不忆武陵人。
白话文翻译:
青溪边的道士,头戴紫霞巾,
他住在洞里,和我曾经是邻居。
每当看到桃花随流水漂流,
我总是想起那位武陵的渔夫。
注释:
- 青溪: 指青色的溪水,这里指的是一条美丽的溪流。
- 道士: 指修道的人,这里是指以道教为宗旨的隐士。
- 紫霞巾: 道士常用的头巾,象征着他的身份和修行。
- 洞里仙家: 形容住在山洞中的人,通常是指隐士或修道之人。
- 桃花逐流水: 桃花随水流动,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如流水般流逝。
- 武陵人: 指的是《桃花源记》中的渔夫,象征着桃花源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道教题材的诗作闻名。他的诗风清新、幽雅,常常描绘自然与隐士生活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施肩吾游历青溪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他对道教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田园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同张炼师溪行》是一首描绘道教隐士生活的诗作,诗中以青溪道士为主角,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向往。诗的开头,通过“青溪道士紫霞巾”的描绘,让人感受到道士的清雅和宁静。道士与施肩吾曾是邻居,这种亲近感让诗人对道教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接着,诗人通过“每见桃花逐流水”这一意象,引发了对理想生活的思考。桃花和流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美好的瞬间,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武陵人(理想生活的象征)的怀念。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对人世纷扰的逃避及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体现了道教的“无为”思想。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青溪道士紫霞巾”,描绘了道士的形象,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 第二句:“洞里仙家旧是邻”,表达了与道士的亲近,暗示了诗人与道教的联系。
- 第三句:“每见桃花逐流水”,桃花随流水而漂流,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流逝与无常。
- 第四句:“无回不忆武陵人”,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怀念,武陵人象征着逃避尘世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 桃花与流水的结合,将自然与人生哲理进行对比。
- 对仗: 句子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道教隐士生活的向往,感叹美好事物的易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青溪: 代表自然之美,清新宁静。
- 桃花: 象征青春、美好与短暂。
- 流水: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武陵人: 代表理想的生活状态与桃花源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溪道士”身份是?
- A. 渔夫
- B. 道士
- C. 诗人
-
“桃花逐流水”象征着?
- A. 理想生活的实现
- B. 美好的事物的流逝
- C. 自然的宁静
-
诗人每见桃花会想起谁?
- A. 道士
- B. 武陵人
- C. 诗人自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与《同张炼师溪行》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前者更侧重于旅途的感受,而后者则侧重于隐士生活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道教文化与文学》